數論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任給二整數αb,其中b≠0,如果有一個整數с使α=bс,就稱b能整除α,記作bα。此時把b叫作α的因數,α叫叫作b的倍數。如果b不能整除α,就記作b

α。通常,因數總假定是正的。從整除的定義出發,以下一些性質是明顯的:①若 bα,с│ b,則с│ α;②若 bα,則с b│с α,反之亦然;③若с│ α,с│ b,則對任意的整 mn,有с│ m α+ n b;④若 bα,則 。一般地,有所謂的帶餘除法,即設 αb是二整數,其中 b>0,則存在兩個惟一的整數 qr,使得 α= b q+ r,0≤ rbr叫作 αb除所得到的餘數,記為< αb= r顯然, b)整除 α當且僅當 r=0。

  最大公因數與輾轉相除法 設α1α2,…,αn(n≥2)是n個整數,若整數d>0是它們之中每一個的因數,那麼d就叫作α1α2,…,αn的一個公因數,諸公因數中最大的一個叫作最大公因數,記作(α1α2,…,αn)。如果(α1α2)=1,那麼α1α2叫做互素或互質。設αb是任意兩個正整數,由帶餘除法可得下列諸式:

因為 br 1r 2>…,故經有限步之後, r n+1=0,且( αb)= r n。這就叫做輾轉相除法,又稱歐幾裡得算法,它是古希臘數學傢 歐幾裡得於公元前4世紀給出的。他還證明瞭存在二整數 lm使得( αb))= l α+ m b)。顯然, αb)的任何公因數是( αb)的因數。

  最小公倍數 設α1α2,…,αn(n≥2)是n個正整數,如果m是這n個數中每一個數的倍數,那麼m就叫做這n個數的一個公倍數,一切公倍數中最小的正整數叫做最小公倍數,記為[α1α2,…,αn]。因為乘積α1α2αn就是α1α2,…,αn的一個公倍數,所以最小公倍數總是存在的。設αb是任意二正整數,則:①αb的所有公倍數就是[αb)]的所有倍數;②[αb](αb)=αb

  素數和算術基本定理 正整數可以分成三類;①1,隻有正整數1是它的因數;②素數pp>1,隻有正整數1和p是它的因數;③復合數m,有大於1同時小於m的因數。歐幾裡得證明瞭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因為,如果素數有限,設為p1p2,…,pk而整數p1p2,…pk+1中必有不同於p1p2,…,pk的素因數。他還證明瞭若素數pαb,則pαpb。由此可得算術基本定理:任一大於1的整數數n,如果不計順序,那麼隻有惟一的方法表示成素數的乘積。由這個定理可知,任一大於1的整數n可惟一地分解成標準形式

,其中 p 1p 2<…< p k是素數。作為算術基本定理一個簡單而直接的應用,設

,則 ,其中 。多於兩個正整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可以仿此求出。算術基本定理又叫整數的惟一分解定理,是數論中一個基本的定理,許多結果依賴於它的成立。 代數數論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研究在給定的代數數域中代數整數的惟一分解定理是否成立。

  如何把一個給定的大的正整數分解為它的標準形式,一直是人們所關心和研究的問題,它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有實際應用。雖然已經得到一些較有效的算法來判斷一個大數是否素數,但是分解一個大數,仍然十分困難,即使借助於電子計算機也要花費驚人的時間。利用大數分解的困難性,1977年,R.L.裡弗斯特等人設計出一種能夠公開密鑰的密碼。

  埃拉托斯特尼篩法 大約在公元前250年,古希臘數學傢埃拉托斯特尼提出一個造出不超過N的素數表的方法,它基於這樣一個簡單的性質:如果nN,而n是復合數,則n必為一不大於

的素數所整除。具體作法如下:先列出不超過 的全體整數,設為 ,然後依次排列2,3,…, N,在其中留下 p 1=2,而把 p 1的倍數全劃掉,再留下 p 2,而把 p 2的倍數全劃掉,繼續如此往下做,直到最後留下 p r而劃去 p r的倍數。所留下的整數就是不超過 N的全體素數。這就是著名的埃拉托斯特尼篩法。近代素數表都是由此法略加變化造出。1914年,D.H.萊默爾發表瞭1到10006721的素數表。1951年,J.P.庫利克等又增加瞭從10006721到10999997間的素數。最大的素數表是D.B.紮蓋爾1977年發表的,列出瞭不超過5× 10 7的素數。埃拉托斯特尼篩法的改進和發展,是近代解析數論的重要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