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科(Theaceae)茶屬常綠小喬木。因其種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屬約80種,除本種外,尚有其他幾種也可榨油。

  形態特徵 樹高4~6米,一般2~3米。樹皮淡褐色、光滑。單葉互生,具柄,革質,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0釐米,寬2~4釐米,基部楔形,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側脈不明顯。花頂生或腋生,兩性花,白色,徑3~5釐米,花瓣5~7枚,倒卵形,先端凹入;雄蕊多數數,排成2輪,花絲基部成束;子房上位,3~5室,花柱分離,柱頭3~5裂。蒴果,球形、桃形、扁圓形、橄欖形等,直徑2~4厘米,每果有種子4~8粒。種子茶褐色或黑色,有光澤,三角狀。

  地理分佈 油茶分佈的北界在淮河 -泰嶺一線,大致相當於北緯34°附近,隻是在淮河一帶向南為緯度32°上下;南界大致在北回歸線附近;東界為東南海岸和臺灣島;西界是雲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東緣。南北緯度相距11°~12°,東西橫跨經度的24°,包括湖南、江西、浙江、福建、貴州等省全境,四川、湖北等省大部分地區,安徽、江蘇、河南、陜西等省的南部及雲南、廣西、廣東、臺灣等省(自治區)的北部。東部地區垂直分佈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西部地區可達海拔2000米。

  生物學特性 油茶喜溫暖,怕嚴寒。要求年平均氣溫16~18℃。花期平均氣溫為12~13℃,花期如遇低溫和霜凍,會落花、減產。立春氣溫回升後若突然降溫,幼果易受凍害,造成早期落果。要求有較充足的陽光,宜選擇陽坡種植,否則隻長枝葉,結果少,含油率低。還要求足夠的水分,年雨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7月幹旱會影響果實生長。8、9月如雨水少,溫度高,蒸騰量大,會影響油分積累,造成種子不飽滿,含油率低。花期連續降雨,影響授粉。生長土地要求坡度和緩,侵蝕作用弱。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一般適宜土層深厚的酸性土,而不適於石塊多和土質堅硬的地方。

  栽培技術 油茶栽培歷史悠久,2300多年前的《山海經》裡就有“員木(即油茶)南方油食也”的記載。宋代《圖經本草》、明末《群芳譜》和《農政全書》中記述瞭油茶的產地、性狀、栽培技術和用途等。以種子、插條或嫁接繁殖。異花蟲媒授粉,實生後代分化大,多采用插條或嫁接育苗,植苗造林,最適造林季節是立春到驚蟄,也有在10月造林的。直播造林以冬季播種最好。四季花果不離枝,有“抱子懷胎”的特點,每年都要消耗大量養分,故要加強油茶林的撫育管理,才能實現高產穩產。每年或每隔1~3年對林地進行鋤草松土,稱為“墾復”。林內間種花生、豆類、綠肥作物;春季追肥以氮肥為主配合適量鉀肥,夏秋追肥以磷肥為主配合適量的氮肥。油茶開花結實需要充足的陽光,故對過密林分要進行間伐;對同一植株要在雨水至春分間進行剪修,除去過密的枝條,以及病蟲枝、衰弱枝和下腳枝。

  油茶座果率的高低與授粉昆蟲的多寡有密切的關系。授粉昆蟲有蠅、蟻、虻、蛾、䖬等40多種,其中授粉效果最好的是野生土蜂,如分舌蜂屬的大分舌蜂、地蜂屬的油茶地蜂、紋地蜂、湖南地蜂等。註意創造有利於土蜂放養繁衍的條件,並有計劃地加以放養,可促進油茶增產。

  對生產造成嚴重影響的病害有發生在果實、葉片、枝條上的炭疽病和引起大量落葉、落果的軟腐病。局部地區還發生引起苗木大量死亡的白絹病,以及嚴重影響光合作用的煤污病等。油茶尺蠖、油桐尺蠖、油茶枯葉蛾、大袋蛾等是最主要的食葉害蟲;茶粉虱、油茶寬盾蝽、山茶象可引起落果。此外還有天牛、油茶織蛾等害蟲。

  用途 油茶種子含油率達30%左右。茶油含:油酸83.3%,亞油酸7.4%,棕櫚酸7.6%,硬脂酸0.8%,花生脂酸0.6%,豆蔻酸0.3%,色清味香,營養豐富,且耐儲藏,不易酸敗變質,是優質食用油。茶油在工業上可做機器潤滑油、防銹油。茶餅既是農藥,又是肥料,可以改良土壤,提高農田蓄水能力,還能防治稻田害蟲。果皮含有單寧,可做橡膠原料。近年來建築工程方面還用茶果作為提高混凝土的凝結性的粘合劑。茶殼是提取茶堿、碳酸鉀、活性炭的好原料。葉含花黃素、茶堿、可可堿、咖啡堿、茶苷等,可作醫藥工業原料。茶花具有觀賞價值,可做庭園綠化樹種。木材紋理細密,可做小型農具。

  其他種油茶 茶屬中另外一些種子可以榨取食用油料的種類有:①小葉油茶(C.meocarpa)在江西宜春、湖南通道、廣西三江、福建閩侯等地常與油茶混生或組成大面積純林。耐旱、耐瘠、果皮薄、出子率高。②越南油茶(C.vietnamensis)。分佈於北回歸線以南,以廣西陸川、廣東湛江和海南省栽培面積較大,性喜高溫高濕,適於年平均氣溫21℃以上,年雨量1500~3000毫米,相對濕度80%左右,海拔400米以下低緯度丘陵地區。③浙江紅花油茶(C.chekiangoleosa)。分佈於浙江南部、江西東部,以及浙江、福建、安徽三省邊境的高山上,春季2、3月開花,9月中、下旬即果實成熟,比其他種類果實的發育周期短,適於中、北亞熱帶地區,海拔600~800米的山地種植。④廣寧油茶(C.semiserrata)。分佈於兩廣接壤的封開、蒼梧、藤縣、賀縣一帶,春花秋實,性喜高溫多濕的南亞熱帶氣候。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pa)在廣西博白、陸川一帶有天然林,也有人工林,是當地人民所珍視的優質食用油。⑤騰沖紅花油茶(C.reticulata)。分佈於雲南騰沖、龍陵、保山等縣,一般生長在海拔1500~2000米,是雲南山茶花的原始種,果實大,出油率高,花型花色美觀。騰沖地區已種植2萬多畝,對解決邊疆山區人民食油具有一定意義。⑥攸縣油茶(C.yuhsiensis)。分佈於湖南攸縣、安仁一帶,陜西安康、漢陰,湖北來鳳也相繼發現,因其果皮薄、油味香,為當地群眾所喜愛。此外,尚有宛田紅花油茶(C.polyodonta),威寧短柱油茶(C.weiningensis)等20餘種有價值的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