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畫巴拿赫空間內對稱點集的“寬狹”程度的一個數量表徵。作為逼近論的一個基本概念是蘇聯數學傢Α.Η.柯爾莫哥洛夫在1935年首先提出來的。它的基本思想可以從下面的幾何問題提煉出來。

  在歐氏平面R2上給出點集

M是橢圓 圍成的圖形,原點(0,0)是M的對稱中心。考慮 R 2的任何一維的線性子空間 F 1和M的偏差程度。每一 F 1就是過原點 O的一條直線。作橢圓的平行於 F 1的兩條切線 F 1 F 1 "F 1對M的偏差度乃是 F 1 F 1 "所夾帶形區域的寬度的一半(見 )。變動 F 1的斜率, F 1與M的偏差度也隨之改變。當 F 1x軸重合時,這個量最小,等於橢圓的半短軸。這個最小值就稱為點集M在 R 2空間內的一維寬度(柯爾莫哥洛夫寬度)。

  一般地說,若M是巴拿赫空間X內的關於O點的對稱集,

X的任一 n維線性子空間,M中任一點 x 的距離是 M和 之間的(整體的)偏差度是 。如果變動 ( n不變),要選擇 使 M到 的整體偏差最小。這就自然提出下面的極值問題:計算量 並且求出使下確界實現的所有 。這裡的量 d n(M; X)稱為M在 X內在柯爾莫哥洛夫意義下的 n維寬度。

  在逼近論中對寬度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問題,即給出dn(M;X)的數量估計,和找出所有能使寬度實現的n維線性子空間。這些問題的研究不但具有理論意義,而且也具有實際價值。因為這樣會引導找到M的新的、更好的逼近方法。

  Α.Η.柯爾莫哥洛夫在1935年研究瞭X=l2(平方可和的函數空間)內某些函數類的寬度。對寬度理論的系統研究是從50年代由基哈米洛夫開始的,近20年來這一方面的研究取得瞭很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