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有多種化合物,按其化學結構可分為單元酚和多元酚;也可按其性質分為揮發性酚和不揮發性酚。酚在自然界中能被分解。當酚負荷超過自然界的自淨能力時,不僅會污染環境,危害各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還會危害人體健康。

  污染來源 環境中的酚主要來自煉焦、煉油、制取煤氣、製造酚及其化合物和用酚作原料的工業排放的含酚廢水和廢氣等。不經處理的含酚廢水如通過明渠進行灌溉,酚便會揮發進入大氣或滲入地下下,污染大氣、地下水和農作物。目前,苯酚、甲酚等揮發性酚類的污染,特別引起人們的重視。

  危害和機理 酚及其化合物是一種有中等毒性的物質。它們可經皮膚、粘膜、呼吸道和口腔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酚及其化合物是一種細胞原漿毒,在體內的毒性作用是與細胞原漿中的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變性蛋白質,使細胞失去活性。酚及其化合物所引起的病理變化主要取決於它們的濃度:低濃度時能使細胞變性,高濃度時能使蛋白質凝固。低濃度對人體的局部損害雖不如高濃度嚴重,但由於其滲透力強,可深入內部組織,侵犯神經中樞,刺激脊髓,最終將導致全身中毒。

  高濃度的酚類及其化合物進入人體,會引起急性中毒,甚至造成昏迷和死亡。但環境中的酚污染大多是低濃度和局部性的。酚被人體吸收後,主要是肝臟組織的解毒功能將使其大部分失去毒性,並隨尿排出。但是當進入量超過人體的解毒功能時,一部分酚會蓄積在各臟器組織中,造成慢性中毒。如出現不同程度的頭昏、頭痛、精神不安等神經癥狀,以及食欲不振、吞咽困難、流涎、嘔吐和腹瀉等慢性消化道癥狀。這種慢性中毒,經治療後一般不會留下後遺癥。酚主要通過腎臟排泄,所以測定尿中酚的含量有助於對慢性酚中毒患者作出正確的診斷。正常人在24小時內的尿酚含量約為20~50毫克。酚除具有毒作用外,還有惡臭,尤其是當它同水中遊離氯結合時,可產生使人厭惡的氯酚臭,其嗅覺閾為0.01毫克/升。

  防治措施 含酚廢水的凈化法較多,效果也較好,應堅持凈化以後再排放,並作好環境中酚的監測。中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飲用水中揮發性酚類不得超過0.002毫克/升;《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規定,地面水中揮發性酚類的最高容許濃度為0.01毫克/升,在居住區大氣中,酚的一次最高容許濃度為0.02毫克/米3;《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規定含揮發性酚廢水最高容許排放濃度為0.5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