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佛洛德著。1917年在維也納出版。英國倫敦喬治·艾倫和昂溫公司1922年出版瞭一個較為標準的英文本,譯為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高覺敷根據英文本譯的《精神分析引論》。商務印書館1930年出版。1984年修訂再版。

  本書的原始形式為佛洛德於1915~1916年和1916~1917年兩個冬季學期在維也納精神病院的演講,成書後分為3個部分:過失心理學、夢、神經癥癥通論,共28講。弗洛伊德假定他的聽眾絕沒有任何關於精神分析的專門知識,所以講得淺顯易懂,1917年出版後被認為是標準的精神分析教科書和入門讀物,對精神分析的普及起到瞭積極的作用。

  然而盡管全書基本上屬於敘述的形式,簡明而通俗,但仍不失為弗洛伊德系統表達其精神分析理論的代表作之一。它基本上概括瞭弗洛伊德三部經典著作:《夢的釋義》、《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和《性欲三論》中的精華,其基本目的也正是為瞭把這些精神分析的思想傳播給讀者。因而本書並沒有涉及多少新的理論發展,也未能對精神分析在正常人以及社會生活中的應用作過多的解釋。1933年弗洛伊德為本書寫瞭一個續編,即《精神分析引論新編》(Neue Folge der Verlesungen zur Einführung in die Psychoanalyse)。同年由紐約諾頓公司出版。高覺敷根據英譯本譯成中文(商務印書館1936年初版,1987年修訂版)。本書仍以敘述的形式並仍按原來的順序分為7講(29~35)。前兩講對夢的理論作瞭修正和發展。以後幾講分別談“心理人格解剖”、“焦慮與本能生活”、“婦女心理學”、“解釋、應用與展望”和“人生哲學”。最後兩講是作者對全書(包括《精神分析引論》)的總結,也是對其精神分析理論的總結。

《精神分析引論》英譯本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