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佛洛德創用的一種治療神經癥的方法,也是精神分析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洛德認為,神經癥患者在幼年期性心理發展過程中未能滿足的欲望,尤其是戀母情結,被壓抑到無意識中形成癥結。這種違反道德觀念的癥結仍要求在意識中表現,與自我構成心理衝突,經過心理防禦機制的加工,最後以不帶明顯性內容的神經癥癥狀表現出來。因此,癥狀是心理衝突的妥協產物,是無意識癥結的象徵。使病人無意識的觀念意識化,病人知道瞭癥狀的真意,癥狀就失去存在的意義而消失。這就是精神分析療法的原理。。

  精神分析療法的主要技巧有二:一是自由聯想,二是夢的釋義。在確定適應癥並做好治療前的準備以後,讓病人半臥在躺椅上,醫生坐在病人的側後方,要求病人把到達意識中的各種思緒無保留地講出來,不論他認為這些想法多麼荒謬、可怕,感到羞恥或厭惡,都要隨時講出,不能隱瞞。醫生靜聽並適時地進行解釋。每周5~6次,每次1小時。起初,病人聯想多不順利,在重要問題上表示猶疑、吞吞吐吐、講話中斷,表白想到的事不重要、不值得講出;或故意遲到,與醫生辯論等等。這些表現稱為阻抗或抗拒。阻抗是無意識地阻止癥結意識化的表現。治療繼續進行,病人對醫生逐漸產生愛(正性)或恨(負性)的感情,稱作移情。移情是病人重現幼年時對父母的態度,常是對同性醫生恨,而對異性醫生愛。產生移情尤其是正性移情後,病人聯想順利,表現合作,癥狀減輕或消失。因而移情是治療的一個必要階梯,能產生移情的病,如癔病、強迫癥和恐怖癥才適宜采用精神分析。負性移情隻要解釋引導適當,也有利於治療。但移情往往會使幼年期的幻想再度活躍起來,出現心理退行現象,因此,它又是另一形式的阻抗。必須用新的解釋反復說明移情的本質以擺脫移情,破除阻抗。所以,分析和擺脫移情是精神分析療法的一個重要步驟。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無意識願望的實現。人能記起的夢境和神經癥的癥狀具有同樣意義,因此,分析夢的隱意是進入無意識的捷徑,是精神分析療法的內容之一。

  精神分析治療需時1~3年。經過多次聯想反復解釋,病人認識到癥狀的無意識真意稱為領悟。有瞭真正的領悟,癥狀也就消失,不再復現瞭。

  弗洛伊德的後繼者們為瞭縮短療程、提高療效,在方法上做瞭許多修改。例如,不用自由聯想而改為面對面的交談;不培養移情隻要求良好的合作關系;少分析夢或不分析夢等等。但治療原理沒有改變,仍以求得領悟為目的。因此,各種修改瞭的精神分析療法都被稱為“旨在取得領悟的心理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