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形科紫蘇屬的1種。產不丹、印度、中南半島。南至印尼的爪哇,東至日本、朝鮮及中國各地均有栽培。紫蘇、白蘇均因栽培而起源,未見有野生。葉全綠的為白蘇,葉兩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為紫蘇。野生紫蘇(var.purpurascens)其果萼及小堅果均較小,葉亦較小。常稱為雞冠紫蘇或回回蘇,其葉具狹而深的鋸齒。

  一年生草本。莖被長柔毛。葉片寬卵形或圓形,先端短尖或突尖,邊緣有粗鋸齒,兩面紫紫色或上面青色下面紫色,有毛;輪傘花序2花,組成頂生和腋生、偏向一側、密被長柔毛的假總狀花序;每花有一苞片,苞片寬卵圓形或近圓形;花萼鐘狀,下部被長柔毛,有黃色腺點,果時增大,基部一邊腫脹,簷部二唇形,上唇寬大,3齒,下唇2齒,齒披針形,內面在喉部有疏柔毛;花冠常粉紅至紫紅,長3~4毫米,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小堅果近球形,灰褐色,徑1.5毫米,具網紋(見圖)。

  紫蘇莖葉含芳香油0.1~0.2%,主要成分為紫蘇醛(perilaldehyde),其次為檸檬烴(limonene)、蒎烯(pinene)等;種子含油量45.30%。紫蘇供藥用和香料用,入藥部分以莖葉及子實為主,葉為發汗、鎮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劑,有鎮痛、鎮靜、解毒作用,可治感冒,種子能鎮咳、祛痰、平喘、去悶。葉又供食用,和肉類煮熟可增加香味。種子油(白蘇尤多)供食用,又有防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