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譯貝努利傢族。17~18世紀瑞士巴塞爾的數學和自然科學傢的大傢族,祖孫三代,出過十多位數學傢。原籍比利時安特衛普,1583年遭受天主教迫害,遷往德國法蘭克福,最後定居在巴塞爾。主要成員的世系如下:

貝努利傢族主要成員的世系

最重要的是雅各佈第一·伯努利、約翰第一·伯努利和丹尼爾第一·伯努利。

  雅各佈第一·伯努利(Jacob Bernoulli) 

雅各佈第一·伯努利 1654年12月27日生於瑞士巴塞爾,1705年8月16日卒於同地。最初遵從父親的意見學神學,當他讀瞭 R.笛卡兒、 J.沃利斯的書後,頓受啟發,興趣轉向數學。1676年到荷蘭、英國等處,結識當地學者。從1687年起直到去世,任巴塞爾大學教授。他和弟弟約翰第一·伯努利是 G.W.萊佈尼茨的朋友,他們迅速掌握瞭萊佈尼茨的微積分並加以發揚光大。雅各佈在《學藝》上發表一系列的論文,1694年他首次給出直角坐標和極坐標下的曲率半徑公式,這也是系統地使用極坐標的開始。1690年他提出懸鏈線問題,後來又改變條件,解決瞭更復雜的懸鏈問題。1694年的論文討論瞭雙紐線的性質,伯努利雙紐線因此得名。1695年他提出著名的伯努利方程

雅各佈對對數螺線深有研究,他發現對數螺線經過各種變換後,結果還是對數螺線。在驚嘆這曲線的奇妙之餘,遺言要將這曲線刻在墓碑上,並附以頌詞:“縱使變化,依然故我”。

  雅各佈的巨著《猜度術》(1713)的出版,是組合數學及概率論史的一件大事,書中給出的伯努利數有很多應用。還有伯努利定理,這是大數定律的最早形式。

  約翰第一·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 

約翰第一·伯努利

  1667年8月6日生於巴塞爾,1748年1月1日卒於同地。最初學醫,同時研習數學。1691年到巴黎,曾為G.-F.-A.de洛必達的私人教師。現今求不定式極限的洛必達法則,實出自約翰。1705年接替其兄雅各佈任巴塞爾大學教授。1691年解出懸鏈線問題。1696年,他向全歐洲數學傢挑戰,提出最速降曲線問題:“一質點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自較高點下滑至較低點,不計摩擦,問沿著什麼曲線,時間最短?”問題的難處在於和普通的極大極小值求法不同,它是要求出一個未知函數(曲線)來滿足所給條件。這問題洛必達、萊佈尼茨、I.牛頓、雅各佈第一·伯努利都得到瞭解答。後來引起變分法的產生。

  尼古拉第二·伯努利(Nikolaus Bernoulli) 約翰第一·伯努利的兒子,13歲入巴塞爾大學,1715年取得法學碩士學位。1725年同其弟弟丹尼爾第一·伯努利一起應邀到彼得堡去。他到彼得堡後,曾提出一個概率論問題,後來以彼得堡問題著稱。可惜次年就死在那裡。

  丹尼爾第一·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 

丹尼爾第一·伯努利  1700年2月8日生於荷蘭格羅寧根,1782年3月17日卒於巴塞爾。丹尼爾25歲就成為彼得堡科學院數學教授,他最早的論著是解決黎卡提方程(1724)。他在概率論、偏微分方程、物理等方面均有貢獻。曾獲法國科學院獎金10次之多。他的《流體動力學》1738年出版,這是作為流體動力學基礎的“伯努利定理”的出處。1733年他回到巴塞爾,教授解剖學、植物學和自然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