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科樟屬的1種。產中國南方及西南各省區;常生於山坡或溝穀中,也有栽培,在砂土或粘土上均能生長。越南、日本有野生的,其他各國曾有少量引種。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胸徑可達3米。樹皮黃褐色,不規則縱裂。枝條圓柱形,幼枝黃褐色。葉互生,具柄,卵狀橢圓形,長6~12釐米,寬2.5~5.5釐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全緣且呈軟骨質,兩面無毛或下麵幼時略被微柔毛,圓錐花序腋生,長3.5~7釐米,無毛或被毛。花小,綠白或帶黃色色;花被外面無毛,內面密被短毛;能育雄蕊9,花絲被毛,花藥4室,第1、2輪花絲無腺體,藥室內向,第3輪花絲基部有一對具柄腺體,藥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箭頭形,被毛;花粉粒無萌發孔,圓球形,直徑34微米,薄外壁,具刺狀突起;子房球形,無毛。核果卵珠形或近球形,直徑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狀,頂端截平。染色體基數x=12(見圖)。

  為較喜光深根性樹種,但幼年需適當庇蔭,老年時需陽光,宜濕潤肥沃,土層深厚,酸性至中性土壤。壽命長,生長快,5年生樹即可高達5米。可用種子繁殖。

  樟樹是亞熱帶經濟樹種,其木材、根及枝葉是提取樟腦和樟油的重要原料,供醫藥和香料工業用。依據樟油所含的主要化學成分大體可以分為以含樟腦為主的本樟、含芳樟醇為主的芳樟和含松油醇為主的油樟3個類型。本樟的樹幹及根部含芳香油為3~5%。油的主要成分是樟腦(30~55%)、桉葉油素(14~22%)、黃樟油素(10%以下)、單萜類、倍半萜類和倍半萜醇類等。芳樟的樹幹及根部含芳香油2~4%(即芳樟油),樹葉含0.3~0.8%(即芳樟葉油)。油的主要成分為芳樟醇(含量40~90%),此外亦含桉葉油素、檸檬烴、松油烴及少量樟腦等。芳樟葉油的主要成分與芳樟油同,但芳樟醇含量較少。油樟的樹幹及根部得油率為2~3%,油的主要成分是松油醇(terpineol)、桉葉油素和樟腦,樟腦含量較少,一般在36%以下。樟腦是賽璐珞的增韌劑,是醫藥工業維生素樟腦、樟腦醛、溴化樟油等的原料,也是國防工業的原料。芳樟醇及其酯類是重要的香料,廣泛用於化妝品及皂用香精等。此外,樟樹果核富含脂肪油,含量約40%,油中飽和脂肪酸占93%,可供工業用。根、木材、樹皮、葉及果入藥,性微溫,味辛,有祛風散寒、理氣活氣、止痛止癢、強心鎮痙和殺蟲等功效。樟樹木材尤為珍貴,所制成的箱櫃,美觀防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