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綱中多附生於常綠闊葉樹葉面(稀見於落葉闊葉樹或草本植物上),生態上高度特化的一類植物。主要是一些扁萼苔科和細鱗苔科植物,少數為叉苔科、羽苔科和耳葉苔科,甚至較大形的光萼苔科植物。

  全世界有200~300種,中國有100種以上,占中國苔類植物約1/5。其中體形較大的為腎瓣尾鱗苔和卷枝尾鱗苔(見圖),長可達2~3釐米,寬約3毫米。最小的是斑葉纖鱗苔,長約3毫米,寬不及1毫米。習見種是尖舌扁萼苔、尖葉薄鱗苔、刺疣鱗苔和喜馬拉拉雅片鱗苔等。

  在形態構造上,葉附生苔類植物呈現適應於溫、濕度較高而又具有能忍受暫時幹旱的特征:①葉片常密集而呈覆瓦狀排列,當空氣中濕度較大時可張啟以蓄吸水分,一旦空氣趨向幹燥時或日照較強時,葉片依次復合而彼此產生蔭蔽作用。有些屬種如片鱗苔屬植物的葉邊還分化無色大形的細胞,有利於緊貼基質,減弱葉片下面水分的蒸發。②葉片的腹瓣通常強烈膨起,內面形成微小空腔,以含蓄水分。甚至管葉苔屬植物的葉片近於呈筒狀。③少數葉附生苔類植物的葉細胞背面部分強烈加厚成疣狀突起,可反射陽光的強烈照射,並可起毛細管作用以保護葉片組織,最典型的類型為疣鱗苔屬植物。④營養繁殖的芽胞較常見,往往著生葉片的腹面、葉尖或葉片後緣,呈多細胞圓盤狀。

  葉附生苔類植物典型的生態環境為年平均溫度在16~18℃以上,雨量不少於1000毫米,無霜期甚短或終年無霜雪的山地溝谷常綠闊葉林。谷底溪水常流,兩岸密林高聳,小喬木或灌叢枝、葉伸展溪流上空,能接受一定的光照而相對濕度經常保持在90%以上。

  葉附生苔類在生活習性上的適應是由高度濕潤趨向陰性耐旱。在霧氣迷漫、空氣濕度近於飽和及高溫條件下,大量落葉的覆蓋,窒息性的地面促使一部分植物,尤其是形體較小的苔類,在長期演化過程中由地表生長漸漸向空間發展,先附生樹基,再趨向樹幹上部,以至在溝谷森林中轉為葉面附生而成為一固定的生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