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蹄目豬科豬屬的1種。又名山豬。體軀健壯,四肢粗短,頭較長,耳小並直立,吻部突出似圓錐體,其頂端為裸露的軟骨墊(拱鼻);每腳有4趾,具硬蹄,僅中間2趾著地;尾細短;犬齒發達,雄性上犬齒外露,並向上翻轉,呈獠牙狀;野豬耳披有剛硬而稀疏的針毛,背脊鬃毛較長而硬;整個體色棕褐或灰黑色,因地區而略有差異。幼野豬身上毛色淡,呈棕褐色,並具有數條黃色縱紋。分佈遍及歐亞大陸、非洲北部,並傳入新幾內亞、新西蘭、北美洲、所羅門群島。

  棲息息於山地、丘陵、荒漠、森林、草地和林叢間。不定居,到處遊蕩。除個別雄性單獨活動外,一般由5~7隻或10餘隻結成小群。晨昏和夜晚活動頻繁。以各種植物的根莖、枝葉、野果等為食,也吃昆蟲、鳥卵和動物屍體,還盜食農作物。冬季發情,妊娠期4個月,翌春產仔,每胎5~8頭。性成熟早,當年的豬即可發情,壽命約10年。野豬是狩獵動物。因拱食莊稼、樹苗,給農林造成一定危害。

  傢豬已有5000年歷史,新石器時代開始在亞洲由野豬馴化。一般耳較大並貼落兩側;毛色多為黑、白和黑白相間;體重40~500千克。易於飼養,生長迅速,繁殖力強,產仔率高。是供人們肉食消費用的主要傢畜。皮可制革。鬃毛是高級制刷原料。膽汁等可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