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鱉目龜科的1屬。通稱閉殼龜。又名呷蛇龜、殼蛇龜、亞洲箱龜。背甲隆起較高。從幼龜起,腹甲的胸、腹盾間就有一條清晰的韌帶形成可動的“鉸鏈”。背腹甲之間也有韌帶相連,因此腹甲的前後兩葉能向上完全關閉甲殼,頭、四肢和尾均可縮入殼中。目前全世界已報導有7種,均分佈於亞洲的緬甸、泰國、越南、中國、日本、馬來半島及群島、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

  中國已知有6種:黃緣閉殼龜(C.flavomarginata<)(見彩圖)、黃額閉殼龜(C.galbinifrons)、三線閉殼龜(C.trifa-sciata)、雲南閉殼龜(C.yunnanensis)、潘氏閉殼龜(C.pani)及金頭閉殼龜(C.aurocapitata),其中以黃緣閉殼龜分佈最廣。

黃緣閉殼龜

  黃緣閉殼龜又名金頭龜、夾板龜。舊名攝龜。其背甲隆起較高,似半月形,脊部有一黃色棱起。甲長約16.3厘米,寬約12.3厘米,高約7.3厘米,體重可達400克以上,最重者達800克。頭背光滑,黃橄欖色。眼黃,瞳孔黑。眼後有一金黃色紋直達枕部。背、腹甲棕黑或棕紅色。每一盾片有一淺棕色斑。背甲腹緣與腹甲邊緣黃色。尾長,兩側有肉質棘。陸棲。生活於森林邊緣有稀疏灌木叢的山上或近水源的潮濕地帶。夏季多夜間活動,白天潛伏在倒木、巖石、柴草或溪谷邊的亂石堆裡。善遊泳,常在雨天外出,或去水裡。雜食性,以取食昆蟲、蚯蚓等為主,亦食果實。人工飼養可喂碎肉、瓜皮、青菜等。在中國安徽省南部觀察到:4月交配,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產卵季節,6~7月為盛期。卵分批產出,每次2枚,共4~8枚。在日本的石垣島和西表島,產卵期為6~8 月,每產2~5枚。卵徑40~46毫米×20~26毫米,重8.5~18.5克。在安徽南部冬眠期為11月初至次年4月初。可供食用和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