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子植物已絕滅的一個目,又稱擬蘇鐵目,外形和喬木狀的蘇鐵植物相近似:莖球狀或柱狀;葉羽狀,聚生於莖頂;種子裸露,生於大孢子葉上。但是本目具雙唇型的氣孔器和結構特殊的孢子葉球,與蘇鐵目不同。通常,本目、蘇鐵目和五柱木目一併列入裸子植物亞綱,也有人為本目建一本內蘇鐵門(Cycadeoidophyta)或本內蘇鐵綱。本目內含兩科,即擬蘇鐵科(Cycadeoidaceae)和魏蘭德科(Williamsoniaceae),擬蘇鐵科也可稱為本內蘇鐵科(Bennettiitaceae)。

  本目特殊的孢子葉球,很少有單性的,多為兩性的。例如早白堊世擬蘇鐵屬的孢子葉球,下部有許多螺旋狀排列的苞片,仿若花被。孢子葉球中央有一錐狀體,大孢子葉密生其上。每一大孢子葉具長柄,頂端生一胚珠。大孢子葉間著生不育的間鱗片。小孢子葉常為鱗片狀,著生於錐狀體的周圍,基部連接成環。小孢子囊為合囊或復合囊,位於小孢子葉的腹面(見圖)。

  本目具一次羽狀復葉,其小葉或小羽片有多種多樣的形態,而著生的位置又各有不同,因而分別按側羽葉、異羽葉、耳羽葉、肋羽葉、網羽葉和毛羽葉等各種屬型加以描述。

  本內蘇鐵目因具聚合的小孢子囊,與古生代種子蕨的花粉器相似,其結構形似被子植物的花,曾一度被誤作被子植物的祖先。現在證實其種子仍是裸露的,故此說已被否定。

  本內蘇鐵目在早二疊世已有出現,但中生代早期為其極盛時代,至早白堊世絕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