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門的1綱,因足環列於頭部而得名。現生種類有43科146屬約600種,全部海生。廣泛分佈於淺海、深海或大洋上層,按地理分佈範圍,可分為近海性和大洋性兩大類:近海性種主要生活於大陸架以內近岸海域,如槍烏賊屬、烏賊屬、蛸屬(章魚屬)等;大洋性種主要生活於大陸架以外的大洋中,如武裝烏賊屬、柔魚屬等。

  頭足綱體左右對稱,頭部、足部和胴部分明。足特化,主要環列於頭前和口周,形成數十隻、10隻或8隻腕;也有一部分位於頭部和胴部部之間的腹面,成為主要的行動器官──漏鬥。除少數種類仍保留外殼外,多數種類的貝殼包埋於外套膜內,成為內殼;有些種類的內殼僅餘痕跡或完全退化。頭足綱的組織結構分化程度較高,許多種類已具有起保護作用的軟骨組織,包圍腦、頸、眼、腕等;循環系統接近“閉管式”,甚至還有加強循環作用的鰓心;神經節集中,形成反應靈敏的腦。眼的結構分化復雜。雌雄異體,直接發生。

  頭足類在高鹽度的海中種類多、數量大;在低鹽度的海中種類少,數量小;在鹽度小於20‰的海中,沒有頭足類的蹤跡。頭足類的生態分佈與海流的關系十分密切,在鋒面,輻合線和上升流的周圍,均有頭足類集群。

  遊泳、底棲和浮遊是頭足類的3種主要生活方式。柔魚、槍烏賊、烏賊等主要營遊泳生活,其中柔魚和槍烏賊的遊泳能力強,烏賊的遊泳能力差。鸚鵡螺屬、耳烏賊屬等主要營底棲生活,但也能憑借漏鬥噴射水流,形成反作用力短暫地在水層中遊泳。水母蛸屬、水孔蛸屬、船蛸屬等主要營浮遊生活。頭足類是兇猛的肉食動物,主要捕食磷蝦、沙丁魚、龍蝦、蟹類等。另一方面,頭足類本身又是抹香鯨、金槍魚、鯊魚等的主要獵取對象。

  在古生代和中生代,頭足類曾高度繁榮,後來大部絕滅。化石種類約有280科1850屬14000種。

  頭足類的分類系統如下(┅為化石類群):

  頭足綱(Cephalopoda)

   鸚鵡螺亞綱(Nautiloidea)

    鸚鵡螺目(Nautiloidea)

   內角右亞綱┅(Endoceratoida)

   珠角石亞綱┅(Actinoceratoida)

   菊石亞綱┅(Ammonoidea)

   鞘形亞綱(Coleoidea)

    烏賊目(Sepioidea)

    槍形目(Teuthoidea)

     開眼亞目(Oegopsida)

     閉眼亞目(Myopsida)

    八腕目(Octopoda)

     有須亞目(Cirrata)

     無須亞目(Incirrata)

    幽靈蛸目(Vampyromorpha)

  中國是世界上捕撈頭足類的主要國傢之一,近海的頭足類資源豐富,一般年產量達7~8萬噸。東海和南海種類多,產量較大;黃海和渤海種類較少,產量小。頭足類含蛋白質豐富,100克鮮肉中含蛋白質16~17克,與一般經濟魚類的蛋白含量相近。槍烏賊和烏賊的鮮肉中還含有維生素 A。頭足類的幹制品墨魚(烏賊)和魷魚(槍烏賊)是重要的海味,在國內外市場上頗負盛名。

  

參考書目

 董正之:《中國動物志·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科學出版社,北京,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