鯡形目鯡科鰣屬的1種(見圖),又名時魚、三來、三黎。一般個體長40多釐米,最大個體64釐米,體重2.5~3千克以上。體長,側扁,體形略呈斜方形。頭中等大,頭背光滑,頂緣無紋。吻尖;口較小,端位,口裂斜形,上、下頜的前緣等長,無牙。前頜骨中間有一缺刻。眼小,脂膜發達。鰓蓋光滑。鰓孔大。假鰓發達。鰓蓋膜不與鰓峽相連。鰓膜條骨6。鰓耙細密。體被圓鱗。無側線,具縱列鱗43~46,腹部棱鱗16~17+14。背鰭條17~18;臀鰭條18~20;尾鰭深分叉。體背和頭部呈呈灰黑色,上側略帶藍綠色的光澤,下側和腹部銀白色,腹、臀鰭灰白色,尾鰭邊緣和背鰭基部淡黑色。分佈於黃海南部、東海、南海和菲律賓。

  為溯河洄遊產卵魚類,平時生活於海中,4~6月間入江河中下遊產卵繁殖。生殖後親魚仍遊歸海中,幼魚則進入支流或湖泊中肥育,至9~10月才入海生活。以浮遊生物為主要餌料。3 齡魚開始性成熟。此時雌魚平均體長51厘米,平均體重2千克;雄魚平均體長44厘米,平均體重1.3千克。每年春末夏初上溯長江、錢塘江、閩江、珠江等作生殖洄遊。生殖洄遊群體為3~7齡魚,在溯河而上時,生殖腺逐漸成熟,產卵期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產卵場大都在急水多石的沙質江段上。體重2~3千克的雌魚的懷卵量為150~250萬粒。卵具油球,為浮性卵,卵徑為0.7毫米。受精卵在水溫26℃時,經過17小時開始孵化。在體長達到85毫米時入海內發育成長。初入江的鰣魚豐腴肥碩,含脂肪高,鱗下亦富有脂肪,肉味鮮美,為名貴魚類,以清蒸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