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兔、牛、狗等的乳頭狀瘤病毒(Papillomavirus)、小鼠多瘤病毒(Polyoma virus)和猴的空泡病毒(Simian vacuolating virus,SV40)3者各取兩個字母命名的1個科。1971年以來,相繼確定瞭幾種人的乳多泡病毒,其抗原性與SV40有關,但不相同,其中2株病毒(JC和SV40-PML病毒)是從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PML)患者分離到的,另一株BK病毒是從腎移植後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分離到的。

  病毒粒是直徑45~55納米的二十面體,由72個蛋白殼粒組成,內含環狀雙鏈DNA基因組。多瘤病毒和SV40核酸的分子量為3×106,乳頭狀瘤病毒為5×106。病毒粒在氯化銫中的浮力密度為1.34。對熱(56°C1小時)、乙醚和酸(pH3.0)有抵抗力,但SV40和多瘤病毒在高濃度氯化鎂的條件下56℃可被滅活。病毒在細胞核內復制。各種乳多泡病毒的抗原性不同。多瘤病毒、JC和BK病毒能凝集紅細胞。

  乳頭狀瘤病毒是本科中僅有的、在自然條件下致腫瘤的病毒。在人、兔、牛、狗產生疣和乳頭狀瘤,瘤中有大量病毒。多瘤病毒在實驗室和野生小鼠中分佈廣泛,人工接種小鼠、地鼠能誘發多種腫瘤。SV40常見於恒河猴和爪哇猴腎組織培養中,接種於新生地鼠有很強的致腫瘤作用。JC和BK病毒接種新生地鼠也能誘發腫瘤。血清學調查證明,BK和JC病毒在人群中分佈廣泛,但尚未證明這兩種病毒與人類惡性腫瘤的關系。

  SV40和多瘤病毒有很強的細胞轉化能力,即能將正常細胞轉化為類似腫瘤細胞,病毒轉化細胞的時間因病毒和細胞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經乳多泡病毒在體外轉化的細胞或在體內誘發的腫瘤一般都不產生完整病毒。

  乳多泡病毒誘發的轉化細胞含有病毒誘發的特異抗原,如腫瘤特異性移植抗原(TSTA)和腫瘤抗原(TA)。

  實驗條件下,腺病毒的基因可與不同量的SV40基因重組。形成的雜交病毒具腺病毒的外殼,內含重組的核酸。這些雜交株有助於闡明這2種病毒的基因功能。

  多瘤病毒和 SV40在分子生物學研究上有很大重要性。SV40的核苷酸序列已全部查清,對該病毒的基因圖譜、復制、轉錄及致瘤機制均進行瞭深入的研究,並曾利用該病毒作為基因工程的載體。

  

參考書目

 E.Jawetz,J.L.Melnick and E.A.Adelberg,Review of Medical Microbiology,12th ed.,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Los Altos,California,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