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子植物門屬種較少的1科,均為常綠喬木,髓部較松、杉、柏科為大,皮層具樹脂。葉螺旋狀排列或交互對生,鱗形、鑽形、三角狀卵形、披針形至橢圓形,基部延下生長。雌雄異株或同株,球花單性;雄球花單生或簇生葉腋或生枝頂,具多數螺旋狀排列的雄蕊,雄蕊具花絲,藥隔伸出藥室,具4~20個懸垂而細窄的花藥、排成內外兩行,花粉無氣囊;雌球花單生枝頂,具多數螺旋狀排列的苞鱗,珠鱗與苞鱗完全合生(貝殼杉屬),或在苞鱗腹面有一相互合生、僅先端分離呈舌狀的珠鱗(南洋杉屬),珠鱗的腹面面基部具一倒生胚珠,胚珠離生(貝殼杉屬)或埋藏於珠鱗內並與其合生。球果2~3年成熟,苞鱗木質或厚革質,扁平,先端三角狀或成尾狀尖頭;種鱗與苞鱗離生或合生,扁平,無翅或兩側具翅,或頂端具翅;成熟時種鱗與苞鱗從果軸上脫落。南洋杉科植物的染色體基數一致,均為x=13。

  本科僅南洋杉屬(Araucaria)和貝殼杉屬(Agathis)兩屬,約40種,分佈於南半球的新西蘭、澳大利亞東北部、新喀裡多尼亞、新幾內亞、巴西、阿根廷及智利,向北達馬來西亞及菲律賓。中國臺灣、海南、廈門、福州、廣州及南寧等地引種栽培有大葉南洋杉、南洋杉、異葉南洋杉(見彩圖)及貝殼杉,作庭園觀賞樹;在此以北的城市為盆栽,供觀賞,冬季需置於室內或溫室越冬。南洋杉科植物早期的化石發現在北美、中亞及格陵蘭的三疊世地層中。在中生代這個科曾廣泛分佈於世界,到第三紀古新世至漸新世則多分佈於南半球,至此以後逐漸形成現代分佈格局。

異葉南洋杉

  南洋杉科木材與其他針葉樹材主要區別在於早材管胞徑壁具緣紋孔互列,為多角形。材質較好,在原產地一般用作建築、傢具、膠合板、薄木原料及紙漿。引種栽培的地區多作園林綠化或庭園觀賞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