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瑟氏菌科的1屬革蘭氏染色陰性雙球菌。因1879年德國醫師A.L.S.奈瑟首先發現本屬的淋病球菌而得名。菌體較小,直徑為0.6~1.0微米的腎形球菌,常成雙排列。無芽胞,無鞭毛,少數有莢膜。需氧或兼性厭氧,發酸能力弱,有氧化酶,不形成吲哚,不還原硝酸鹽。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47~52%。寄生於哺乳動物的粘膜上。本屬包括腦膜炎奈瑟氏球菌、淋病奈瑟氏球菌、粘液奈瑟氏球菌等種,其中除腦膜炎球菌和淋病球菌對人致病外,其餘均屬人類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其主要生物物學性狀見表。

奈瑟氏球菌屬成員的生物學性狀

  腦膜炎奈瑟氏球菌 人類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原菌,多數菌株在初分離時有莢膜。營養要求較高,培養基中必須含有血液或血清。適溫37℃。24小時形成0.5~2毫米凸起、光滑、不溶血和略帶灰色的菌落。有自溶酶,容易自溶。對幹燥、寒冷、日光、各種消毒劑、磺胺、青黴素、鏈黴素和金黴素敏感。近年來,耐磺胺藥菌株逐漸增多。根據抗原不同,可分為A、B、C、D、X、Y、Z、Z'8個血清群,致病的主要為前3群。本菌在呼吸道多

數隻引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當進入血流到達中樞神經系統以後,才引起腦脊髓膜炎。致病物質主要是內毒素。特異性預防可采用腦膜炎球菌多糖菌苗,效果良好。

  淋病奈瑟氏球菌 形態與腦膜炎球菌近似。營養要求高,培養基中需加血清或腹水。初次分離時必須有5~10%的二氧化碳。不耐幹燥或寒冷。55℃5分鐘滅活。對磺胺、青黴素較敏感。但易產生耐藥性。人是唯一的自然宿主。可引起急或慢性淋菌性尿道炎、陰道炎。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母體如有淋菌性陰道炎或子宮頸炎,胎兒經產道分娩時可被感染而患淋菌性眼結膜炎。可用1%硝酸銀滴眼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