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鳥類依靠翅膀在空中的飛行活動。鳥類的軀體結構和功能都與飛翔有密切關係。由於具飛翔能力,鳥類的分佈十分廣闊,從南北兩極到赤道,從高山之巔到海上的小島,都有它們的蹤跡。飛翔能力使鳥類擺脫瞭其他動物所不能擺脫的自然屏障。

  少數鳥類不會飛,如鴕鳥、鴯鶓、幾維等。有些種類飛行能力不強,如環頸雉在逃避危險時,往往用奔跑而不用飛行,即便起飛,也是急促撲動翅膀,飛到一定高度便斜向下滑翔。大鴇常常急促奔走,很少飛行。但有許多海洋鳥類能在在上空不停地飛行1000公裡以上。信天翁的一生大部分都在空中度過,隻有繁殖時期才跟陸地發生關系。

  鳥的飛翔有3種主要形式:

  滑翔 是鳥類最簡單和最原始的飛翔方式,翅膀不動,而靠已有的速度和翅膀的浮向向前運動。例如水禽掠過水面,雨燕和燕子掠過空中,都是常見的滑翔動作。

  鼓翼 是最普通的飛翔類型。在飛翔時,翅膀上下運動,能以最小能量達到最大速度。鼓翼飛翔與飛羽的配置有密切關系。鳥翅上舉時稍稍向後,放下時稍稍向前,與小舟蕩漾水上時的船槳的作用十分相似。由於鳥翅上面凸出,下面略凹,當鳥體前進時,從而產生升力。如果升力超過體重,鳥就上升;如果升力小於體重,鳥就慢慢下降;如果升力與體重相等,鳥就保持水平狀態向前飛行。

  翱翔 一種特殊的飛行方式,即翅不揮動而能長時間停在高空。翱翔的動力來源主要是上升氣流。陸地上空空氣移動的性質與海洋上空空氣移動的性質完全不同。陸地上空主要是不穩定的上升氣流,因此,陸地的鷹、兀鷲等的翅膀寬而有力,適於在安靜的上升氣流中翱翔,信天翁的翅長而窄,適於海洋的多變氣流。海燕的翅比信天翁還要窄小,能夠在暴風雨中前進無阻,但在風小的環境裡卻不能翱翔。並非任何時候、地方都有適合於鳥類翱翔的上升氣流。一般地說,陸上最適於翱翔的鳥類大都棲居經常有上升氣流的地方,如山區和接近山區的曠野。

  鳥類飛翔的高度、速度因種類而異,天鵝飛翔的高度可達9000米;雨燕最快,每小時可達190公裡。飛翔速度與風力和風向有很大關系。在順風時,飛翔速度可以增加1至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