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礦產部所屬的全國性地質科學普及機構。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地質博物館。位於北京,1958年建立,次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其前身是建於1916年的工商部地質調查所地質礦產陳列室。首任館長及總工程師為地質學傢高振西,現任館長邢裕盛。中國地質博物館的任務是從事收藏並展覽中外各類地質標本,普及地質學知識,組織地質學愛好者和青少年開展科普活動,以及進行地質科學研究、地質科學文化交流。設有6個基本陳列室。地球史室,通過介紹地球的起源、地球的構造及地殼運動、地表形態、、外動力地質作用等,向人們展示地球的發展史。地層古生物室,按地質年代、生物門類及生物分區特征等,陳列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展示生命的起源和生物演化過程。礦物巖石室,分礦物和巖石兩大部分。礦物部分介紹礦物的形成、物質成分、結構構造、礦物的分類及中國的新礦物等;巖石部分展出自然界的3大巖類及與礦產的關系、巖石的產出時代與分佈規律。中國礦床室,反映出中國的礦床類型特征、成礦條件與礦床分佈規律;礦床與國民經濟的關系等。全室匯集瞭180多個典型的中國礦床實例。礦產資源室,系統介紹中國的各種礦產資源及其豐富的儲量、各類礦床的經濟價值、產地和代表性礦山。寶石陳列室,分寶石、玉石、彩石和硯石4個單元,共收集瞭來自世界20多個國傢和國內25個省(區),共186種,900多件展品。既有天然寶玉石的標本,也有精雕細琢的成品,還有各種世界名鉆仿制品。目前館藏標本達10萬餘件,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類──巨型山東龍的完整骨骼化石和世界上最大的香花石晶體,有世界上最大的雌黃晶簇和罕見的橙汞礦針狀集合體,有晶形完整具矛頭狀穿插雙晶的“辰砂王”,有重3551.823克,含金85%的自然大金塊,以及重28.06克拉的優質寶石級金剛石。此外,還收藏有中國新礦物30餘種,其他國傢礦物精品70多件。

  中國地質博物館還設有古生物、巖礦、寶石、地質學史研究室(組),從事有關科學研究,並與中國地質學會科普委員會共同編輯出版科普雜志《地球》(雙月刊)。(見彩圖)

中國地質博物館及陳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