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鯉屬的1種。體長,略側扁;須2對。下嚥齒3行,呈臼齒形;背鰭基長大於體長的1/3,背鰭和臀鰭均具一帶鋸齒的粗壯硬刺;身體背部灰黑色,側線的下方到腹部淡白色而成年魚近金黃色,背、尾鰭基部微黑,雄魚的尾鰭和臀鰭呈橙紅色。

  多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的底層和水草叢生處。能耐寒、耐鹼、耐缺氧,可在各種不良環境的水域中生存。在春季生殖後,轉入肥育期,大量攝取食物,冬季遊入深水底層越冬,入春後又轉趨活躍。以底棲動動物為主要食料,如螺螄、蚌、蜆和昆蟲的幼蟲等,也食水草和絲狀藻類。為暖溫帶魚類。

  在長江流域清明節開始產卵,4~6月是盛期;在東北地區,6月才開始產卵。產卵時要求水溫在18~25℃,卵具粘性,常粘附在水草上或其他物體上發育。江河中的產卵場是在河灣湖汊水草叢生的地方。懷卵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多,長江流域2~2.5千克的雌魚的懷卵量為20~30萬粒。

  鯉是中國分佈最廣泛的魚類。因其生活力強,生長迅速,食料來源廣,能在靜水中繁殖,食用價值高,多脂,味鮮美,而成為中國最早的養殖對象。經過長期人工選擇,已培育出許多養殖品種,如紅鯉、團鯉、肉鯉、呆鯉、荷包鯉、芙蓉鯉、鏡鯉、豐鯉等。

  分佈於亞洲東部大陸,中國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諸流域,以及臺灣、海南省到朝鮮及日本。向西分佈到蘭州和川西一帶。

  鯉魚原產於中國東部到朝鮮及日本,化石見於中新世。至少南宋前已引種到阿富汗,1150年十字軍東征帶到歐洲,以後逐漸移養和放流分佈到歐洲各國與美國、澳大利亞等處,現為世界上最廣泛養殖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