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的1科。食蟲草本植物,生水中或濕地,常無根。花成總狀花序、穗狀花序或單生;兩性,左右對稱,萼(2)4~5裂,奇數的一裂片位於後方,往往二唇形,宿存,花冠5裂,二唇裂,下方一裂片多少有距,雄蕊僅有前方2枚,著生於花冠,花藥1室,花粉粒扁球形或長球形,有一至多數孔溝或擬孔溝,外壁外層與內層同厚,或較厚,具模糊或清楚的網。雌蕊由2心皮合成,子房上位,1室,特立中央胎座,常無花柱,柱頭2裂(後方的裂片多少不發育),有多數以至僅2個的倒生胚珠,多少少沉沒於胎座中。蒴果裂為2~4瓣,或環裂,或不裂,種子一至多數,無胚乳。染色體基數x=6,8,9,11,21。有4屬約170種,為世界廣佈性植物,以貍藻屬為最大,約120種,產熱帶及溫帶。中國有貍藻屬和捕蟲堇屬兩屬。本科最常見的為貍藻。Genlisea屬產中美洲、非洲及馬達加斯加;Polypompholyx屬僅見於大洋洲。

  貍藻沉生水中,長達60厘米,葉二回羽狀細裂,無根,由主軸出短苗枝,上升至水面,苗枝生花或生小葉,花軸挺出水上,正常的沉水葉上生有囊狀體,囊口具內向的活門,門上有敏感的機構,水中小蟲一經觸動機構,門即向內開,同時囊體突然擴張,吸入小蟲,門又隨即閉合,小蟲在囊中腐爛,成為貍藻的食餌,常栽培於水族器中。挖耳草生濕地,葉基出,條狀匙形或條形,開花時萎縮,花黃色,花莖直立,纖弱,高10~20厘米。廣泛分佈於中國南部。捕蟲堇葉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花莖直立,一至數條,頂生一花,淡紫色。產歐、亞高山巖上。本屬共有46種,均為北極-高山植物,具放射狀排列的基出葉,葉面生腺體,分泌一種粘液,當粘著小蟲時,葉受刺激,緣部即向上反卷,包裹小蟲,以腺體分泌的酶消化蟲體,吸收其養分,而後葉又舒展如常。此中有少數種作為裝飾品銷售。

  通常認為本科與玄參科有親緣關系,但本科具特立中央胎座,雄蕊2枚,且有捕蟲習性,比玄參科更為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