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的1科。直立或蔓生草本、灌木、稀喬木,凡木質的均常綠,莖具分離維管束,有時多少散開,似單子葉植物,草本的常多汁。葉互生,對生或輪生,往往肉質,掌狀脈或羽狀脈,全緣,具葉柄,托葉如存在,則與葉柄合生。花極小,有苞,常兩性;有些種單性,常密集成肉質的穗狀花序,或由穗狀花序再排列成傘狀,花被缺,雄蕊1~10,花藥有2個分離或癒合的藥室,縱裂,花粉粒小,具單槽,有厚皮層。豆瓣綠屬的花粉無萌發孔。雌蕊1,子房上位,心皮1~4(5)合成一室,有一基基底著生的直生胚珠,花柱一或缺,柱頭1~4(5)(豆瓣綠屬的柱頭刷子狀,側生),果實為小形核果,種子小,有多量粉狀外胚乳,染色體基數x=8,11,12,14,20。

  本科有8~9屬約3100種,分佈於熱帶、亞熱帶。胡椒屬約2000種,豆瓣綠屬約1000種,齊頭絨屬最小,僅一種,此屬有時並入胡椒屬。以上3屬中國均產。本科以產胡椒著名,商品上有黑胡椒、白胡椒之分,當果穗基部果實開始變紅時,剪下果穗曬幹或烘幹後,果皮變黑、皺縮,稱黑胡椒,如全部果實均已發紅時采收,用水浸漬數日,去外果皮曬幹,則果實表面呈白色,稱白胡椒。果實成分有胡椒堿(piperine)、胡椒脂堿(chavicine)、胡椒新堿(piperanine),揮發油含向日葵素(piperonal)、二氫葛縷醇(dihydrocarveol)、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 oxide)、隱品酮、(cryptone)等。胡椒味辛辣,但刺激性比辣椒小,除供調味外,藥用內服作驅風健胃劑,外用可作刺激劑、發熱劑。胡椒原產東南亞,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臺灣引種。此外中國南部尚產其他諸種,如浙江、福建、廣東的海風藤,莖可治風濕、通經絡。太平洋島嶼產的卡瓦胡椒根制麻醉飲料,有鎮靜及抗驚厥作用。豆瓣綠屬中,多觀葉植物,在庭園栽培。

  胡椒科與三白草科、金粟蘭科同列入胡椒目,但此目植物花的構造簡單,是出於演化的結果,還是屬於原始狀態,過去和現在學者的看法不一致。A.恩格勒等曾認為胡椒目原始,其位置次於木麻黃目,也有人將胡椒目列於木蘭目、毛茛目附近,A.克朗奎斯特將其和木蘭目、毛茛目等均列入木蘭亞綱,它在營養體上似木蘭目,具有精油細胞(ethereal oil cells),但大多數屬的植物為草本,或僅少數呈樹狀,又有豐富的粉狀外胚乳,和木蘭目不同,一般學者認為是從毛茛一類世系中分出的一個獨立而又不再發展的分支。

  化石見於阿拉斯加的白堊紀和巽他群島(屬印度尼西亞)及其南北的第三紀地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