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第一個到中國的外籍傳教士。中國倫敦會的創立者。生於英國諾森伯蘭。少從父學做鞋匠。就學於霍克斯頓學校和戈斯波特傳教士學院。後往倫敦學習天文、醫學、中文。1807年受英國倫敦會按立為牧師。同年9月抵廣州,從事翻譯聖經、編纂中英字典及傳教活動。1809年任廣州東印度公司商館中文翻譯兼秘書達25年。次年開刻由他修訂的中文《使徒行傳》。1811年編就《中國言法》。1814年完成《新約》的新譯本。同時,在米憐協助下,開始翻譯《舊約》,當時名為《神天聖書》,18188年譯成,1823年刊行。1815年編成《中英字典》,由東印度公司出資於1815~1823年陸續刊行。由於清政府實行禁教政策,馬禮遜和米憐便以馬六甲為對華傳教基地。1815年創辦英華書院,培養傳教人員並大量刊發傳教印刷品。1816年7月隨阿美士德特使赴京任翻譯。1817年格拉斯哥大學授予神學博士學位。1828年刊行《廣東省土話字匯》。馬禮遜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他從事聖經翻譯和編纂中英字典,對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起瞭一定的積極作用。1834年病逝廣州,葬於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