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理論傢。又譯無著。出生於古印度犍陀羅國富婁沙富羅(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屬婆羅門種姓。他先在化地部(一說在說一切有部)出傢,修習小乘佛教,接著修習小乘空觀,但均感不滿足。後改宗大乘。據稱曾從彌勒學習《瑜伽師地論》,從此專門研修唯識思想,並勸導其弟世親也放棄小乘,改信大乘。兄弟倆同時成為唯識理論的奠基者。無著主張“唯識無境”說。他提出表面上與中觀派對立的緣起說,認為阿賴耶識是一切法的根本,世界萬物隻是阿賴耶識內藏的自性各別的諸法名言種子的的顯現,故境依識起,離識無境。為瞭以唯識中道說明諸法實相,他進一步分析諸法的三性:①遍計所執性,謂不瞭唯識無境,妄執諸法;②依他起性,謂境無自性,唯識而起;③圓成實性,謂洞察境依識起,離識無境,不執色法,不住心法,正確證悟諸法實相。在修行實踐方面,他主張勤修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度,逐步證語,最後達到“無位處涅槃”的最高境界。此外,他還涉獵因明學,對此也有所貢獻。無著的著作現存約30種,其中主要有:《攝大乘論》、《順中論》、《金剛般若經論》、《顯揚聖教論》、《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六門教授習定論》等。無著所闡述的唯識理論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及中國佛教法相宗等宗派所遵奉,對後代有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