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紀前期產生於伊拉克巴士拉的一個伊斯蘭教義學派。莫爾太齊賴原意為“分離者”,故又稱“分離派”。創立者是伊斯蘭學者瓦綏勒·伊本·阿塔。他原是穆罕默德再傳弟子聖訓學傢哈桑·巴斯裏的學生。哈桑·巴斯裏認為一個穆斯林“犯大罪”隻是一個罪人,但仍是一個伊斯蘭教信徒。瓦綏勒·伊本·阿塔和同學阿莫爾·本·奧拜德卻認為犯大罪的人既非信徒,也非叛教者,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師生意見相左,兩人便離師另立學派。另有一說,在伊斯蘭教初期的派別鬥爭中,採取不介入的中立態度的人也被稱稱為穆爾太齊賴派。因此,伊斯蘭教史傢對沒有參加駱駝之戰以及隋芬之戰的,都稱為穆爾太齊賴派,認為瓦綏勒創建的穆爾太齊賴派隻是沿用舊名。

  學說 伊斯蘭教初期,有關教義的爭論主要有安拉的德性、《古蘭經》的性質、人與安拉的關系三個方面。

  ①關於安拉的德性。該派認為安拉是唯一的主宰。否認安拉具有本體以外的知、能、生活、聽、視等無始的德性,認為安拉的本體就是大知者、萬能者、永生者、全聰者、能觀者,但並沒有本體以外的諸德性,否則,與安拉的“統一性”有矛盾。他們堅決否認安拉可以人格化,具有人的種種德性,並不相信教徒們在天園裡能看見安拉。故還被稱為“統一派”。另一方面,該派認為安拉是創造性的、永久活動的、能預知一切的;堅決反對亞裡士多德的思想,特別是反對認為安拉是不變的“第一推動者”的思想,否認世界的永恒性及世界規律的不變性。

  ②關於《古蘭經》的性質。伊斯蘭教正統派的教義學傢認為安拉的言語是安拉許多“無始的德性”中的一種德性,故主張《古蘭經》是無始的。但在穆爾太齊賴派看來,隻有安拉是無始的;如果既認為安拉是無始的,又認為《古蘭經》也是無始的,這就是多神教的信仰。

  ③關於人與安拉的關系。該派認為人類的意志是無限自由的,人類的行為都是自己創造的,安拉隻依人類行為的善惡而定賞罰,因此證明安拉是公正者。他們反對前定論,認為安拉如果創造瞭人類的行為,而又依其行為賞善罰惡,那麼安拉就變成不公正的瞭。但該派又進一步說明,安拉雖未創造人類的行為,卻賦人類以行為的能力,人類有選擇善惡的自由,安拉的賞罰是依人類的功過而定的。由於穆爾太齊賴派堅持安拉的公正性,故又有“公正派”之稱。

  發展過程 大致可分為伍麥耶時期與阿巴斯時期兩個階段。它的學說曾不止一次為統治集團所利用,但是最後仍因不利於哈裡發的統治而為當局所不容。

  在伍麥耶王朝初期,該派因敢於直言無諱地批評艾卜·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裡以及穆阿維葉、阿慕爾·本·阿斯等聖門弟子,強有力地支持瞭王朝的統治,而受到賞識,地位日益提高。後來,伍麥耶王朝的哈裡發逐漸意識到,穆爾太齊賴派提倡人的“意志自由”,不利於哈裡發的統治,同時該派又主張恢復伊斯蘭教初期的哈裡發選舉制度,也與伍麥耶王朝哈裡發世襲制相矛盾。新興的阿巴斯人卻又利用穆爾太齊賴派主張自由的學說,進行顛覆伍麥耶王朝的活動;伍麥耶王朝遂對該派嚴加防范。

  在阿巴斯王朝取代伍麥耶王朝統治的過程中,主張“意志自由”的穆爾太齊賴派與主張服從的聖訓派都發表瞭很多著作,在《古蘭經》被造的爭論中各自宣傳自己的主張。阿巴斯王朝哈裡發馬蒙對穆爾太齊賴派的觀點表示贊賞,並支持《古蘭經》被造說,強迫聖訓派接受。同時對全國宗教法官進行審查,凡不承認《古蘭經》是被造的,立即撤職查辦,故該派又盛極一時。他們宣稱:誰不是穆爾太齊賴派,誰就不能稱為安拉的信徒。後來,馬蒙之弟穆阿爾臺綏姆繼任哈裡發,繼續推行馬蒙的政策;誰反對穆爾太齊賴派的主張,誰就得受刑罰,其中尤以伊本·罕百勒受刑最重。

  後來由於阿巴斯王朝封建化過程的加速,社會矛盾日益加深,起義運動不斷發生。哈裡發們逐漸意識到意志自由思想對封建統治的危險性,從而聯合正統派的一切宗教學者和封建主,共同抵制穆爾太齊賴派的思想。在穆塔瓦基爾就任哈裡發的第二年,宣佈穆爾太齊賴派為非法,重新樹立正統派的權威。阿巴斯王朝並進一步公佈正統派教法創制的標準,違者嚴加懲罰,甚至處死。到瞭12世紀前後,穆爾太齊賴派在組織上已經完全消失,但其學說依然流傳於某些伊斯蘭教國傢,為一部分穆斯林所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