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學概念。原指無窮、無限之意。《老子》說:“複歸於無極”。魏王弼註說,“不可窮也”。北宋周敦頤得道士陳摶《無極圖》而顛倒其次序,作《太極圖說》,提出“無極而太極”,以無極為最原始的本原。南宋陸九淵說,“無極二字,出於《老子知其雄》章,吾聖人之書所無有也”。並認為以“無極”加於“太極”之上,乃是“疊床”、“架屋”。朱熹對此辯解說,“無極二字,乃是周子灼見道體”,是指“無方所、無形狀”、“無聲臭影響之可言”。並說“無極而太極,是就無中說有”,而不是在““太極”之上“別有一物”。周敦頤對於所謂“無極”的意義以及“無極”與“太極”的關系,沒有明確的解釋,因而後人對之有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