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到清朝中期哲學思想的總稱。是由古代哲學到近代哲學轉變時期的哲學。

  這一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瞭變化。隨著世傢豪族的衰落,封建租佃關係得到充分發展,實物地租成為主要形式,同時又出現瞭貨幣地租,使農民的人身依附關係相對鬆弛。隨著東南地區的開發,農業和手工業空前發展,出現瞭前所未有的較大的工商業城市。明中期以後,資本主義經濟開始萌芽。與此同時,土地兼併日益加劇,貧富分化迅猛,封建制度所固有的各種矛盾充分暴露。。政治上,從北宋開始形成瞭前所未有的中央專制集權,這對防止出現漢唐時期那樣的封建割據有一定積極作用,但也加強瞭對於人民的控制。地主階級中少數有遠見的人曾經力圖實行一些改革,但是在頑固、保守勢力的反對下,都未能取得積極的成果。農民和地主的矛盾進一步尖銳,廣大農民在“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下,不斷起來鬥爭。這一歷史時期的民族矛盾,始終十分尖銳。民族鬥爭加速瞭各民族的融合、統一,但戰火對社會生產和百姓生活造成瞭巨大的破壞。

  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取得瞭巨大進展。在宋代,有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沈括的《夢溪筆談》總結瞭當時自然科學的成就,記載瞭許多有價值的發明創造。明代,產生瞭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科學著作,總結瞭手工業、農業和醫藥等方面的偉大成果。此外,這一時期的文學藝術,如散文、詩詞、書法、繪畫、小說等都取得瞭新的成就,隻是到明代後期,中國的科學技術才逐漸落後於歐洲。

  宋元明清時期,佛教哲學已經衰敗,儒傢哲學成為主流。這一時期的主要哲學流派和哲學傢,在北宋有邵雍的象數學、周敦頤的濂學、張載的關學、王安石的荊公新學、程顥、程頤的洛學,南宋有朱熹的閩學、陳亮為首的永康學派、葉適為首的永嘉學派以及陸九淵的心學等;元代有許衡、吳澄等人,他們是二程、朱熹學說的延續者;明代有王守仁的陽明學、王艮為首的泰州學派以及羅欽順、王廷相、李贄等人;明末清初,哲人輩出,重要的有黃宗羲、方以智、顧炎武、王夫之、顏元、李塨等人;清中期則有戴震等人。由於宋元明時期的各個學派大都研討理、氣、心、性等哲學范疇以及仁、義、禮、智等倫理規范,因此有的哲學史傢把他們統統稱為道學或理學。有的則認為,隻有其中的濂、洛、關、閩諸學以及陸王心學可以稱為道學或理學,而永康、永嘉學派、李贄以及明末清初的黃宗羲、王夫之、顏元等人,則不屬於理學。一般來說,程顥、程頤、朱熹的思想大體一致,都以“理”為最高范疇,故稱“程朱理學”。二程、朱熹和周敦頤有繼承關系,並且以上繼孔孟的儒傢傳統為已任。這一流派在宋、元、明、清各朝都為統治者所提倡。陸九淵和王守仁的思想一脈相承,認為“心即理”,以“心”為最高范疇,故稱“陸王心學”。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都受道傢及佛教哲學的影響,是唯心主義流派。而張載、王安石、陳亮、葉適、羅欽順、王廷相則是同程朱、陸王學派以及佛學、道傢唯心主義相抗爭的唯物主義流派。王夫之發展瞭張載以來的氣本論的唯物主義哲學,對程朱、陸王以至佛學、道傢的唯心主義思想進行瞭批判。

  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是中央集權制的封建政治、經濟和階級鬥爭、民族矛盾在哲學中的反映,又對封建專制制度起到瞭巨大的維護作用。在理論思維水平方面,這一時期達到瞭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新高度。唯心主義陣營形成瞭朱熹哲學和王守仁哲學的系統理論;唯物主義陣營在張載到王夫之哲學思想的演變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終於形成瞭博大精深的體系。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至此分別進入瞭自己發展過程的最高和最後階段。哲學的這種高度發展,是漢唐以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長期鬥爭的成果,也是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反映。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李塨、唐甄、戴震等人對程朱陸王唯心主義特別是“存天理,滅人欲”的倫理思想的批判,是封建社會孕育的早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哲學上的表現,預示著古代哲學的終結和新時期哲學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