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英國經驗派哲學傢D.休謨的主要哲學著作,寫作於1732~1736年之間。全書共3卷。第1卷和第2卷於1739年出版,第3卷於1740年出版。198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瞭關文運的中譯本。《引論》是全書的總綱,說明瞭作者把實驗推理的方法推廣應用於精神哲學方面,剖析“人性”中的“理智”和“情感”,進而提出一個“建立在幾乎是全新的基礎上的完整的科學體系”的意圖。這個關於人性的“科學的”哲學體系,包括認識論、倫理學、政治學以及美學等,在《人性論》中得到瞭全面的的系統的闡述。

  《人性論》第1卷是《論理智》,闡述瞭認識論的學說,考察人類理智的作用、范圍以及人類觀念的性質等問題。第1章論述觀念起源於感覺印象,但休謨對感覺印象的來源問題持“存疑”態度。第2章按照懷疑論觀點,隻限於考察時間、空間和存在的觀念,極力回避客觀存在的時間、空間和物質世界的問題,否定時間和空間無限可分性的論點。第3章根據理智的兩種能力,即聯系、比較各個觀念和判明事實的能力,把知識分為兩類,即證明的數學知識和概然推斷的經驗知識,然後著重考察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因果性知識。第4章從歷史和理論兩個方面概述懷疑論的基本觀點。《人性論》第2卷《論情感》把情感區分為直接情感和間接情感,對它們進行心理學的詳細描述,以感覺論觀點來說明倫理學和美學問題,認為快樂的感覺是善和美的共同基礎。《人性論》第3卷論述快樂論、功利論的倫理學原理以及抽象人性論、契約論的政治學原理。

  《人性論》初版問世後,公眾反應冷淡。休謨認為,所以產生這種情況,多半由於敘述不當,而不完全是由於意見不妥。於是他對此書進行修訂,把第1、2、3卷分別改寫為《關於人類理智的哲學論文》(1748),《情感論》(1757)和《道德原理研究》(1751)。《關於人類理智的哲學論文》後來又經修訂,改名為《人類理智研究》(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