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社會思潮。14世紀興起於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義大利,15~16世紀在西歐其他一些國傢得到廣泛傳播。

  歷史演變 人文主義又稱人道主義。這個詞出現較晚,開始是指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所研究的文化領域。在文藝復興初期,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封建制度內部開始形成,新興資產階級的學者鄙棄以基督教神學為中心的封建文化,熱衷於發掘古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研究古古代的語言、文學、自然科學和哲學。他們認為,古典文化以人和自然為研究對象,正是非神學的世俗文化,並借用拉丁文humanitas,即人文學來稱謂它,以表明他們從事的是同“神學學科”有區別的新學問。“人文學”一詞的出現,不僅指學術方向的改變,還意味著一種以世俗的人為中心,提倡人性或人道主義的新世界觀代替瞭宗教神學的舊世界觀,反映瞭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發展資本主義的利益和願望。到16世紀人們逐漸認識到“人文學”一詞的廣泛含義,便稱這些學者為人文主義者。到19世紀西方學者才開始用人文主義一詞來概括整個思潮。在中國一般把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潮稱為人文主義。

  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在意大利有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的F.佩脫拉克(1304~1374)及G.薄伽丘(1313~1375)等。15~16世紀有M.費奇諾(1433~1499)、P.彭波那齊、L.瓦拉(1406~1457)、達·芬奇、B.特萊西奧、N.馬基雅維利和T.康帕內拉(1568~1639)等人。在西歐其他各國則有德國的庫薩的尼古拉、荷蘭的D.愛拉斯謨、西班牙的J.L.斐微斯(1492~1540)、法國的M.E.de蒙臺涅和F.拉伯雷(1495~1553),還有英國的T.莫爾(1478~1535),等等。

  主要內容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肯定和註重人、人性,要求在各個文化領域裡把人、人性從宗教神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它的口號是:“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無所不有”。概括地說,當時的人文主義思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反對中世紀神學抬高神、貶低人的觀點,肯定人的價值,強調人的高貴。他們把人看作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贊美人的力量,頌揚人的特性和人的理想,提倡尊重人、發展人的事業。

  ② 反對中世紀神學的禁欲主義和來世觀念,要求享受人世的歡樂,註重人的現世生活的意義。他們認為,人應當按照人的自然本性生活,滿足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宣稱享樂是真正的幸福,是普遍的道德原則;不道德的享樂是不存在的。他們還說,我自己是凡人,我隻要求凡人的幸福,人生的目的不是死後的永生,而是現世的享受。他們揭露僧侶們要求別人放棄享樂,而自己卻放蕩淫逸的偽善。

  ③ 反對中世紀的宗教桎梏和封建等級觀念,要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他們宣傳人天生具有自由意志,主張順從人的意欲而行,想做什麼,便做什麼。在他們看來,隻有在自由的環境裡,才能培養出精通學術和全面發展的人。他們還認為人類是天生平等的,按照人的出身門第來區分等級、貴賤是世俗的謬見;強調個人的品德、努力和才能的重要作用。

  ④ 反對中世紀教會的經院哲學和蒙昧主義,推崇人的經驗和理性,提倡認識自然,造福人生。他們強調人的認識對於宗教信仰的獨立性。他們相信,隻要傳播知識,推廣教育,就能消除社會的弊端。

  主流及其局限性 人文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在意大利起初曾著力於復興古典的文學藝術,註重倫理的問題;以後又著力於科學和哲學的研究,比較註重自然及其規律的問題。席卷歐洲許多國傢的人文主義思潮,包含著復雜的社會成份和不同的思想傾向,它不是一個有組織的學派所掀起的統一的思潮。在人文主義者中間,有的僅限於諷刺和抨擊教會、僧侶和貴族的愚行;有的則直接參加反對封建王國的活動;有的終究反映瞭勞動人民的願望和要求;有的卻具有明顯的貴族主義傾向;有的隻鑒賞古典作傢的典籍;有的則比較重視觀察和實踐活動。盡管如此,人文主義思潮就其主流來看,畢竟是新興的市民階級一次反封建、反中世紀神學世界觀的新文化運動。

  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思想基礎是抽象的人性論(見人性)。他們用抽象的普遍人性來反對和代替中世紀的神性。他們所肯定和向往的隻是資產階級的發財致富和自由平等,隻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和資產階級的理想王國。人文主義思潮所固有的局限性在於它把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特性冒充為全人類普遍的人性,掩蓋瞭資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對立。它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局限於少數用拉丁語著述的上層學者的狹窄圈子裡,其中許多人仍然依賴於王室的庇護,在宮廷中生活,與教廷也有政治上和財政上的聯系;他們蔑視和害怕人民群眾,把人民群眾看作是無教養的庸眾、猙獰的“多頭獸”,公開反對人民群眾反封建的暴動。

  歷史作用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最初表現。它還沒有擺脫中世紀神學的束縛,還不是完整的思想體系,但是它的影響是廣泛和深遠的。它通過對古典文化的研究,提出人性論、人道主義,矛頭直接指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學,推動瞭歐洲各國文化的發展和思想的解放,是新興資產階級謀取自身經濟和政治地位的思想武器,起瞭進步的歷史作用。誠然,意大利的人文主義運動於16世紀末因資本主義經濟的衰微而告結束,但作為一般的人道主義思潮,以後在歐洲其他國傢則得到瞭進一步的發展(見人道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