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6~前5世紀在南義大利愛利亞城邦形成的一個哲學派別,代表人物有克塞諾芬尼、巴門尼德、愛利亞的芝諾和麥裏梭。

  克塞諾芬尼是這個學派的先驅,他首先提出神是不動的“一”的思想,但不否認變和多。巴門尼德是這個學派的創始人,認為“存在”是不動的“一”,把多和運動從真理世界中排除瞭出去。他不再用神學而是用哲學概念和邏輯論證去表述他的思想。在他周圍聚集瞭一批學生,正式形成瞭愛利亞學派。巴門尼德的學說受到用常識觀察問題的普通人的反反對,也遭到其他學派的反駁,芝諾和麥裡梭則維護它的基本觀點。芝諾用反證法提出一系列論證,說明假如承認運動和多,那麼他們所碰到的困難要比承認“一”和不動大得多。麥裡梭同時修正和發展瞭巴門尼德的某些觀點。他認為,存在是無限的,存在不能創生。在他們之後,這一學派就逐漸消失,前後延續瞭約一個世紀。

  愛利亞學派是古希臘哲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伊奧尼亞的哲學傢們一般都尋找某一個有形的、感性的東西,例如水、氣、火等,作為萬物的本原;畢達哥拉和畢達哥拉學派拋開事物感性的質的區別,把共同的數量關系抽象出來作為萬物的共同基礎;愛利亞學派進一步把數量關系也抽象掉,得出一個最普遍、最一般的“存在”范疇。這是從具體到抽象,並達到最高抽象的過程。巴門尼德所說的“存在”,成為以後西方哲學中討論的一個中心問題。在巴門尼德之後,許多哲學傢對存在作瞭不同的解釋和區分,從而提出瞭一系列哲學范疇,如物質和意識、實體和屬性、質和量、真和假、可能與現實等等。愛利亞學派在人類認識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