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國經濟學傢T.R.馬爾薩斯為代表的人口理論。又稱馬爾薩斯主義。

  馬爾薩斯(1766~1834)是英國的牧師、經濟學傢。他在《人口論》(1798)一書中提出,人和動、植物一樣都聽命於繁殖自己種類的本能的衝動,造成瞭過度繁殖。因此人口有超過生活資料許可的範圍而增長的恒常趨勢。他斷言:人口按幾何數列1、2、4、8、16、32、……增加,而生活資料隻能按算術數列1、2、3、4、5、6、……增加。人口的增長快於生活資料的增長這這個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將使全體人民淪於貧乏和困苦的境地。工人貧窮的原因在於他們自己,同社會制度、財產的不平等分配和政府的形式沒有關系。解救工人的辦法不是革命,不是實行平等的社會制度,而在於直接抑制人口的增長,包括預防的抑制和積極的抑制,如繁重的勞動、極度的貧困、傳染病、戰爭、瘟疫、饑荒等,讓下層階級的人都知道這些“真理”,他們就會以更大的耐心來忍受自己遭到的貧窮和困苦。

  馬爾薩斯人口論指出,人口的增長同生活資料的增長有著密切的關系。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對引起人們重視人口這一社會問題,有某些積極意義。但是,它沒有看到人口的增長不是純生物的自然過程,而是同一定的生產方式相聯系的社會歷史過程。離開一定的生產力狀況和具體的生產方式去研究人口增長的規律性,這正是馬爾薩斯人口論在理論上的主要錯誤所在。

  馬爾薩斯人口論後來曾以各種新的形式不斷出現。1822年,英國的F.普雷斯發表瞭《人口原理的說明和例證》一書,被稱為新馬爾薩斯主義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