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傢G.W.F.黑格爾的主要哲學著作之一。為瞭區別於他的另一著作《哲學全書》的第一部分“邏輯學”,通常稱它為“大邏輯”,稱後者為“小邏輯”。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出發點,是承認在自然和人類社會出現以前存在一種作為世界本原的“絕對理念”,他的哲學體系就是對絕對理念發展過程的描述。他認為,邏輯學是研究理念本身發展的科學。當理念處於“存在”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本質”階段時,他稱之為客觀邏輯;當理念揚棄瞭與“存在”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本質”而作為概念的概念念,即作為“主觀性”的概念出現時,就稱之為主觀邏輯。因此,《邏輯學》由客觀邏輯和主觀邏輯兩部分組成。客觀邏輯包括“存在論”和“本質論”,這兩編分別出版於1812和1813年,主觀邏輯即“概念論”,出版於1816年。中譯本上、下卷分別於1966和1976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譯者楊一之。(見彩圖)

《邏輯學》中譯本

  《邏輯學》一書有兩版序言和一個導言。序言和導言主要說明邏輯學的對象、方法和特點,即闡述邏輯是什麼的問題。黑格爾分析瞭邏輯學的歷史和現狀,指明從根本上改造舊邏輯的必要。他指出,形式邏輯的對象是思維的形式,但由於它割裂思維形式與思維內容,它沒有概念的和思維的轉化和發展,沒有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這些思維形式隻是“一些沒有生命的骨骼”。I.康德的先驗邏輯雖想要解決這一問題,但由於它割裂主體和客體,因而陷入不可知論。而J.G.費希特則“由於害怕客體,便給與邏輯規定以一種本質上是主觀的意義”。黑格爾主張思維形式和思維內容的統一、主體和客體的統一。他認為這種形式和內容、主體和客體統一的思維是客觀思維,即絕對理念。這種客觀思維就是邏輯學的對象和內容。黑格爾指出,為瞭改造舊邏輯,必須使邏輯學有它自己的科學方法,這個科學方法就是“關於邏輯內容的內在自身運動的形式的意識”。這個方法正是內容本身,正是內容在自身所具有的、推動內容前進的辯證法。黑格爾認為,邏輯概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即在自身中包含瞭豐富的特殊事物的共相。但邏輯學和其他各門具體科學不同,它是純科學,是科學之科學,它的特點就在於擺脫瞭一切感性的具體性。

  邏輯學的“存在論”包括質、量、度三部分。黑格爾在“質”這一部分,通過對“存在”、“定在”、“自為存在”三個范疇的考察和推演,闡述瞭質的規定性及由質到量的思想。在“量”這一部分,他從“純量”開始,通過對“量”、“定量”、“量的比率”三個范疇的考察,闡述瞭量的特點、由量到質的過渡和質量統一的思想,在“度”的部分,他通過“特殊的量”、“實在的度”、“本質之變”三個范疇的考察,闡述瞭度是質和量的統一以及量變和質變的關系。黑格爾在“存在論”裡通過對思維范疇的考察和推演,闡述瞭辯證法質量互變的規律。

  “存在論”中的范疇是直接的范疇,它們之間好象彼此獨立,互不依賴,但卻處在過渡之中,相互過渡是它們進展的形式。本質是它們矛盾進展的結果。“本質論”中的范疇是間接的或相對的范疇,它們不可能各自完全獨立存在,而是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一個離開瞭另一個則毫無意義。這裡,黑格爾把這種對立面相互依存的關系稱為“反思”。反思是本質論范疇進展的形式。

  “本質論”包括“作為反思自身的本質”、“現象”和“現實”三部分。黑格爾在“作為反思自身的本質”部分,通過“映象”、“本質性或反思規定”、“根據”這幾個范疇,考察瞭“純反思規定”,即本質自身內部的規定。在“現象”部分,他通過“實存”、“現象”和“本質的關系”三個范疇,考察瞭本質和它的外部表現的關系。在“現實”部分,他通過“絕對物”、“現實”和“絕對的關系”三個范疇,考察瞭作為本質和現象統一的現實的內部和外部的對立統一關系。黑格爾在本質論中闡述瞭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並根據對立統一原則考察瞭本質與現象、內容與形式、現象與規律、可能與現實、偶然與必然、必然與自由、原因與結果以及相互作用等范疇。恩格斯說,本質論是黑格爾《邏輯學》“全部理論的真正核心”。

  “概念論”包括“主觀性”、“客觀性”和“理念”三部分。在“主觀性”中,黑格爾考察瞭概念、判斷、推論三種思維形式以及它們的特性和互相間的關系。在“客觀性”中,他通過機械性、化學性、目的性三個范疇,考察瞭概念沉沒在外在性中的發展過程。目的的運動最後達到它的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一,這就是理念。在理念中,黑格爾考察瞭生命、認識的理念、絕對理念三個范疇。他認為,生命仍是直接的理念,認識的理念則進入間接的理念,它包括理論的理念和實踐的理念。絕對理念是整個邏輯學中最後、最高的階段,是邏輯發展的總結,它包含瞭它所建立的全部的充實的內容。概念的進展形式是發展,即把潛伏在它本身中的東西發揮和實現出來。黑格爾在概念論中闡述瞭貫穿他的《邏輯學》全書和他的整個哲學的關於發展是否定之否定的辯證法規律。

  黑格爾在《邏輯學》(包括《小邏輯》)著作中集中地闡述瞭他的辯證法思想。《邏輯學》不僅是一部關於唯心主義辯證法的著作,同時還是一部闡述認識論的著作,因為在黑格爾那裡,辯證法也是絕對理念自我認識的基本規律和原理。黑格爾的《邏輯學》體現瞭邏輯、認識論和辯證法的一致。不過,所有這些合理的思想都是在極其抽象、晦澀和唯心主義神秘化瞭的形式下表述出來的。

  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都非常重視黑格爾的《邏輯學》。馬克思在寫《資本論》時運用瞭黑格爾《邏輯學》中辯證方法的思想。列寧說:“馬克思把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形式運用於政治經濟學”,並由此得出結論說,“不鉆研和不理解黑格爾的全部邏輯學,就不能完全理解馬克思的‘資本論’,特別是它的第一章”(《列寧全集》第38卷,第190、191頁)。

  

參考書目

 列寧:《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見《列寧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