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P.康托爾提出的集合論中的一個著名假設。在康托爾以前,數學傢們對無窮的理解一直是混沌一團,儘管有很多關於無窮的爭論,但誰也沒想到無窮也有大小之分。康托爾用他創造的著名的對角線方法,首次證明任給集合X,X的基數都小於X的冪集∮(X)的基數,即|X|<|∮(X)|。具體地說,有 |ω|<||∮(ω)|,即自然數集的基數小於實數集的基數,這就是說無窮集並不都一樣大。由此,很自然地引起一個問題,即自然數集的基數埲和實數集的基數2之間還有沒有其他基數?這就是所謂連續統問題。康托爾猜測不存在這種基數,也就是說任給無窮的實數集X,|X|=埲或|X|=2。這一斷定稱為連續統假設。推而廣之,有廣義連續統假設,指對任意的無窮基數k,不存在基數λ使得k<λ2k。連續統假設記作CH,廣義連續統假設記作 GCH。如果承認選擇公理,從而使每個基數都是一個堗,CH和GCH又可分別寫作2=堗1和∀a(2=堗a+1)。

  100 多年來連續統假設一直是數學傢們矚目的問題。康托爾曾說過他證明瞭CH,但後來再沒見他提起。1900年D.希爾伯特提出著名的23個數學問題,赫然列在首位的就是CH。1905年J.克尼希獲得瞭一項實質性的研究結果,即可以在ZFC系統中推出cf(2)>埲,從而2不會等於任何與ω共尾的基數,如堗ω,堗ω+ω等等。這事實上是迄今為止有關2大小的唯一一項比較確定的結果。1938年,K.哥德爾完成瞭 GCH的相對一致性證明。1963年後,美國學者P.J.科恩又證明CH是獨立於 ZFC的。這兩項結果表明人們無法在 ZFC中對CH作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