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馬爾庫塞

  德國哲學傢、社會學傢,法蘭克福學派的創始人之一。1898年7月19日生於柏林一個中產階級傢庭,1917~1919年間曾參加德國社會民主黨左翼,1918年當過士兵委員會的委員。同年德國十一月革命失敗後,馬爾庫塞到柏林林大學、弗賴堡大學學習,獲得哲學博士學位。30年代初參加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工作,1934年隨研究所流亡美國。1939~1945年,轉到美國華盛頓戰略服務局、國務院情報研究處工作,後在哥倫比亞、哈佛、勃蘭代斯、加利福尼亞等大學任教授。1979年7月29日卒於施塔恩貝克。他的主要著作有:《理性和革命》(1949)、《愛欲和文明》(1955)、《蘇聯的馬克思主義,批判的分析》(1958)、《單面的人》(1964)、《心理分析和政治》(1968)、《論解放》(1969)、《反革命和造反》(1973)、《藝術和永恒性》(1976)等。馬爾庫塞的哲學觀點是在M.海德格爾、特別是在G.W.F.黑格爾和S.弗洛伊德的思想影響下形成的,同時,他還對馬克思的學說感興趣。他企圖把黑格爾、弗洛伊德的學說同馬克思的學說“結合”起來,以探索西方社會革命的前景。最後,他認為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條件下,發達資本主義國傢的工人階級隻知追逐高消費而失去革命主動性,隻有激進的學生運動、流氓無產者、失業者、受壓制的少數民族才具有革命性,因此得出瞭“馬克思主義過時”和“無產階級被溶合於社會整體”的錯誤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