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凱西勒

  德國哲學傢,新康得主義馬堡學派的重要代表。1874年7月28日生於德國西裡西亞的佈雷斯勞,猶太人。他先後就學於柏林、萊比錫、慕尼克、海德堡和馬堡大學;1899年獲博士學位;1919年開始在漢堡大學擔任教授;1933年年納粹反猶運動時被迫離開德國;1933~1935年在英國牛津大學講學;1935~1941年在瑞典哥德堡大學授課;1941年去美國,先後在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任客座教授。1945年4月13日卒於紐約。主要著作有:《近代哲學和科學中的認識問題》(3卷,1906~1920)、《實體概念和函數概念》(1910)、《符號形式的哲學》(3卷,1923~1927)、《論人》(1944)等。

  卡西勒繼承並發展瞭H.柯亨所開創的馬堡學派的新康德主義。在他看來,哲學的根本任務不在於研究思維和存在之間的煩瑣關系,而在於研究人類普遍經驗的先驗根據。他把I.康德的先驗原則的應用范圍,推廣到語言、宗教、神話、藝術和科學等各個領域。他試圖通過對各種符號形式的抽象分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並建立一種獨特的符號形式的理論。他認為,人和動物的主要差別,就在於人具有符號系統。因此,符號作用是人類意識的基本功能。這種基本功能不僅對於理解科學的結構,而且對於理解神話、宗教、語言、藝術和歷史的結構都是不可缺少的。他指出,人是進行符號活動的動物,人類有各種符號形式及其功能,每一種符號的功能都創造出一個獨特的世界。他區分瞭神話形象、日常語言文字、科學符號三種不同的符號體系及表達、直觀、概念三種不同的符號功能,並認為三種不同的符號功能借助於三種不同的符號體系,構造出三種不同類型的世界,即神話、常識、科學。他強調指出,人為的符號,正如康德的概念和范疇一樣,並不反映客觀世界,而是構造客觀世界。由此表明,卡西勒的符號論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的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