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批判“哥達綱領”中拉薩爾主義觀點,闡述無產階級專政和共產主義理論的重要著作。原名《對德國工人黨綱領的幾點意見》,寫於1875年4~5月初。首次公開發表於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理論刊物《新時代》雜誌1891年第1卷第18期。中譯本編入人民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哥達綱領”是準備提交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愛森納赫派)和全德工人聯合會(拉薩爾派)將於1875年5月在哥達城舉行的合併代表大會的黨綱草案案。馬克思在著作中,批判瞭這一綱領草案中的拉薩爾派機會主義觀點和策略思想,闡述和發展瞭歷史唯物主義特別是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原理。他批判工人黨力求爭取“自由國傢”的錯誤思想,明確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後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傢隻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21頁)。這部著作第一次提出瞭共產主義社會分為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的理論。指出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因此還隻能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隻有到瞭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迫使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也隨之消失,勞動已不僅僅是謀生手段,而且本身已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有瞭巨大增長,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湧流,隻有在那個時候,社會才能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

《新時代》雜志1891年第1卷第18期上發表的《哥達綱領批判》

  這部著作被列寧稱之為“出色的著作”。它運用唯物辯證法考察瞭現代資本主義的崩潰和未來共產主義的發展,它所闡述的基本思想進一步豐富瞭唯物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