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傢柏拉圖後期唯一的一篇討論自然哲學的對話。是柏拉圖對話中最晦澀難解的一篇。它借主要對話者蒂邁歐之口,在理念論的基礎上,結合畢達哥拉學派(見畢達哥拉和畢達哥拉學派)的數的理論,提出瞭唯心主義的創世說即宇宙論。

  書中認為,德米奧格是宇宙的靈魂和創造者,宇宙靈魂是“存在”、“同”、“異”的混合,是不變的理念和可變的事物之間的居間物。它以永恆不變的理念為模型,把處於運動中的無定形的混沌物質,接納到作為容器的空間中,並按按照幾何形體組合成不同的正方體的上元素、正四面體的火元素、正八面體的氣元素和正二十面體的水元素。由這4種元素的平衡、不平衡及轉化,產生運動和靜止。首先形成地、日、月和其他5個行星,以地為中心進行圓周運動,這時候才出現時間。所以時間並不是永恒的。地上出現生物,其中人是最先出現的,其他生物是人退化的結果。整個宇宙系統是一個有生命的生物,不過,它是一個沒有四肢的圓形的球體。宇宙靈魂根據理念的秩序安排瞭這現實世界的合理的種種秩序。

  宗教的神創說認為神從無中創造世界,而柏拉圖的創世說卻不是從無,而是從永恒的不變的理念和永恒運動的質料中創造出世界。中世紀教父哲學利用這一思想為基督教作理論上的論證。對話中所談到的永恒不變的理念和無定形的質料,是亞裡士多德關於形式和質料的思想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