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時期所寫的關於中國社會矛盾和革命物件、任務、動力及性質的重要政治著作。1939年冬,毛澤東和幾位在延安工作的同志為加強幹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準備合作撰寫一本課本,後因撰寫第三章《黨的建設》的同志未能完稿而停止。現存的著作共兩章。

  第一章對中國近百年的社會性質和矛盾作瞭詳盡分析。毛澤東認為資本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一方面促使中國封建社會解體,促成瞭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因素,把一個封建社會變成瞭半封建的社會;另一方面面,資本帝國主義又勾結封建勢力,壓迫和阻止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把一個獨立的中國變成瞭一個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國。資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目的,不是要把中國變成資本主義國傢,而是要將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書中指出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予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第二章著重論述瞭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特點。毛澤東認為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而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的第一個和最兇惡的敵人;中國革命的敵人,不但有強大的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在一定時期還有勾結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資產階級反動派,這就使中國革命具有長期性和殘酷性的特點。他針對中國人民處於沒有任何政治自由權利的狀態和敵人長期占據著中心城市的事實,認為革命的主要形式必須是武裝鬥爭,革命力量隻能在農村建立根據地。他分析瞭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地域遼闊、反革命營壘內部不統一、革命有共產黨領導等因素,認為中國革命有可能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當前革命的主要任務,一是推翻帝國主義壓迫的民族革命,二是推翻封建主義的民主革命,其中最主要的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的民族革命。革命的性質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而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但不是舊式的民主主義革命,而是特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幾個革命階級聯合的專政;它的前途不是資本主義,而是社會主義。毛澤東指出: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最基本的動力,農民階級是革命的主力軍,民族資產階級具有革命性與妥協性,必須對其采取又聯合又鬥爭的態度。無產階級通過它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實現革命的領導權,在不同的情形下團結一切可能革命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一戰線,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根據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明確瞭革命的任務和性質,分析瞭各階級、階層對革命的態度,制定瞭符合中國實際的戰略和策略,較系統地提出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對推動中國革命事業的發展起瞭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