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5~前4世紀希臘出現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職業教師的總稱。他們以雅典為中心,周遊各國,傳授參政處世所必需的知識和技巧。

  “智者”一詞的希臘文σοφιστη's指擁有某種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的人。西元前5世紀中葉~前4世紀,隨著奴隸主民主政治的繁榮,公民參加政治活動的機會增多,舊式教育如書寫、計算、音樂、體育等,已不能滿足公民的要求,關於修辭、語法、邏輯、論辯、演講等政治藝術的知識和技巧受到普遍重視。智者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景中應運而生的。早期智者由於能言善辯,又常有不同凡俗的言論使人耳目一新,頗受歡迎。後期智者則多半醉心於華麗詞藻和文字遊戲,因此,智者又被稱為詭辯者。

  早期智者的主要代表有普羅泰戈拉、高爾吉亞、希庇阿、安提豐、加利克萊、特拉西馬庫。他們的著作大多散佚。後人對他們的瞭解,主要根據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等人在著作中對他們言論的轉述與評價。

  智者們的政治態度和觀點不盡相同,也沒有統一的組織,但是,他們在思想上有一些共同的特點:①智者不同於早期自然哲學派,他們的註意力不在宇宙萬物的本原和規律,而在倫理和社會政治問題上。智者的出現是古希臘思想由天上轉向人間、由自然轉向社會、由自然哲學轉向人本哲學的開端。

  ② 智者在思想方法上大都具有相對主義和懷疑主義的傾向。他們懷疑一切普遍的法則和真理,強調個人感覺的真實性。普羅泰戈拉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是這種思想的典型。他所說的“人”,是指具體的個人。認為事實和真理依每個人的主觀感覺為轉移,“我”就是萬物的準繩,“我”就是真理。智者用這種思想方法思考社會政治問題,對神的存在提出懷疑,對國傢、法律、傳統習俗、道德的神聖性和永恒性加以否定。他們的思想具有個人主義和虛無主義的特征。

  ③ 智者在社會歷史觀上大都持約定論。認為國傢和法律並非神意,也不是來自宇宙的自然秩序,而是人類為瞭某種需要和目的,用契約方式建立起來的。

  他們的約定論的內容並不相同,普羅泰戈拉等人從人人生來自由、平等的前提出發,認為國傢產生前人們處在平等、自由的狀態,由於互不相讓,使得自由與平等均無保障。於是,人們訂立契約對個人的自由作一定限制,這就是國傢和法律的來源;希庇阿指出人們在法律上應平等,而現實並非如此;安提豐則否認希臘人和“野蠻人”(希臘人對外邦人的稱呼)的區別;阿奇達馬斯認為奴隸制不合人類天性,甚至提出廢除階級,消滅奴隸制的激進主張。另一些智者則截然相反,他們認為不平等才是人類自然的狀態。國傢、法律的產生是基於強者的契約去壓迫弱者,或是弱者共同抵抗強者的聯合,或是弱者與強者間的某種妥協;特拉西馬庫說,強者壓迫弱者是符合自然的,強權就是公理、就是正義;加利克萊則指出,國傢和法律是對強者的束縛,隻能稱為奴隸的法律,民主政治是多數庸人對少數強者的統治,是違反自然的。他主張廢除國傢和法律,恢復強勝劣汰的自然狀態。

  智者在歷史上一直被視為詭辯論者而遭到貶斥,直到19世紀德國哲學傢G.W.F.黑格爾和英國史學傢G.格羅特對智者的積極貢獻給予肯定後,人們才逐漸註意到智者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智者對社會政治問題的研究,是古希臘人文哲學的開端;他們的約定論,是近代資產階級自然法和社會契約學說的思想來源;他們的相對主義和懷疑主義思想方法,是政治思想史上的道德虛無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理論基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