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城邦和羅馬共和國時代掌管軍政大權的高級長官。①在古希臘稱“雅康”(archon),原意為“領導人”、“統治者”。雅典約於西元前682年起即從貴族中選出執政官。開始是終身制,後改為任期10年,最後又改為1年一任。初由3人組成:第一為首席執政官(當年即以其名紀年),第二為王者執行官,第三為軍事執行官。約從西元前7世紀中葉起,另增司法執政官6人。卸任的執政官則成為貴族會議的終身成員。約至西元前594年,這一職位才擴大到平民。至西元前5世紀上半葉希波戰爭中,,其權力漸為十將軍會所取代。此後,執政官一職雖在古希臘一些城邦長期留存,但在政治生活中已失去意義。②在古羅馬稱“康梭”(consul)。約公元前510年始設。執政官從百人團大會(即森圖裡亞大會)中選出2人,1年一任,當年即以這2名執政官的名字紀年。執政官擁有最高的民政權力和軍事指揮權,在對外事務中代表國傢,是實際上的國傢元首。出行時,由12名扈從各肩荷一束棍杖作為其權標。無薪俸,任滿後可進入元老院。執政官一職最初由貴族獨占,公元前366年起始從平民中選出1名。公元前172年執政官首次由2名平民擔任。羅馬帝國時代(公元前27年以後),執政官數目增多,但無實權,任期亦不定,成為一種虛設的榮譽職位。現代仍有個別國傢保留這一古稱,相當於國傢元首,如聖馬力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