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計量政治學。運用數學形式和統計學方法對政治現象進行定量描繪或定性分析的學科。它是政治學和數學、統計學交叉的產物,運用數學、統計學對數位資料或事實進行搜集和分類,以求有效和科學地分析有關政治現象和政治活動。政治計量學持3項原則:①排除實體概念,對社會政治現象某個側面進行研究;②排除價值觀念,作“純科學”研究,不涉及意識形態;③以一般的命題用假設的方法做預測性的研究,並對解釋性的政治理論作推斷的驗證,提出或評價政策方案。

  政治計量學的形成與發展,與西方行為主義政治學的興起密切關聯。行為主義政治學強調政治研究應當向精密科學看齊,尋找政治現象的規則,突出定量分析,設定“純科學”的研究目的。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西方一些政治學者開始運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來分析社會政治現象,力圖用數學、統計學和符號邏輯學來建立高度抽象的模式和公式。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政治計量學的研究逐步發展起來,到瞭70年代,趨於成熟,先後出版瞭一些專門的著作,如美國學者T.R.格爾的《政治計量學:計量宏觀政治導論》(1972)。政治計量學在政治學研究中得到瞭廣泛的應用。

  政治計量學受數學和統計學的影響,不同的學者采用這兩個學科中不同的公式、方法、模式和邏輯來完成自己的研究。政治計量學包括很多方式和模型,可以分為描述和推斷、理論和應用、參數和非參數等多種類型。政治計量學的主要統計類型有:①規范統計。用於評價活動、政策和體系。其中又有以利益--成本分析為主的非可能性分析和可能性推斷分析之分。②推斷統計。屬於歸納統計。它研究怎樣從可觀察的資料進行推斷,並對正確推斷的概率進行估價。其中又有非因果性推斷、因果性推斷、實驗研究、非實驗研究、因果模式等方法。③描述統計。運用百分比、平均數、中位數和頻數分佈等進行研究,其中又有解釋統計和限定統計等。解釋統計運用陳述測量、意向估計等手段研究和分析對象。④意向估計。涉及研究對象的目標、理由、意義和偏好等方面。⑤理論統計。研究推斷過程,論證不同的分析模型。⑥參數統計。運用正態分佈的樣本進行研究的統計方法。⑦非參數統計。不要求正態分佈的統計方法。

  政治計量學還包括一些主要的模式,如因素分析、結構測量、理由分析等。每一種模式均有嚴格的程序和計算步驟。如理由分析包括五個步驟:依據研究目標提出問題,選擇需加以研究的行為類型,建立合適的統計計劃,尋找行為的理由,最後確定和解釋統計數字。政治計量學在研究中註重用數學和符號邏輯學表述概念,提出假設,引出命題。政治計量學者在研究中運用瞭一些基本概念,這些基本概念對政治計量學是至關重要的,如:①相關。指兩個或諸個變量之間的關系。②相關系數。指數量之間關系強度的數字指標。③等級程序。指依兩個變量的大小順序來安排主題,並確定一變量的等級秩序在多大程度上與另一變量相近。④積矩相關。指等級之間的等矩大小。⑤多元相關。指用多種自變量來解釋一個應變量。⑥偏相關。分析其他有關變量受控制之後兩個變量的變化總量。⑦零假設。指假設某一研究的變量之間不存在關系。⑧概率。指一種結果發生的可能性。⑨回歸技術。測量與一個自變量的變化總量相聯系的應變量的變化總量。⑩信度。指在相關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項測量技術能重復產生相同結果的程度,等等。

  政治計量學是當代政治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預測政治現象方面取得瞭一定成果。但是,政治現象和社會現象有著深刻的歷史、社會和文化背景,具有較大的變易性和靈活性,對變易頗大的政治現象用統計數字去進行機械的解釋收效並不理想。因此定量分析不能完全擺脫定性分析,有的政治計量學者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主張把兩者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