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複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傢,資產階級維新派的重要代表。原名傳初,又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幾道,入仕後改名複。福建侯官(今閩侯)人。清咸豐三年十二月十日(1854年1月8日)生於一個地主傢庭。清同治五年(1866)考入福州船廠附設的船政學學堂。清光緒三年(1877)赴英國留學,在學習海軍駕駛技術的同時,註意研究英、法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思想,考察英、法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光緒五年歸國。翌年調任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後升為總辦。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後,他痛感國勢日危,鼓吹變法維新。先後翻譯瞭《天演論》等西方名著,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經濟、哲學思想。戊戌變法期間,應光緒皇帝召對,被詢有關海軍和學堂等事。他沒有參加變法的實際活動,戊戌政變後,返回天津。1900年義和團隊伍攻占天津,他避居上海,繼續從事翻譯工作。曾任京師大學堂總監,參政院參政等職。辛亥革命後,政治上日趨保守,1915年出任為袁世凱復辟帝制效勞的籌安會理事。中華民國十年九月二十七日(1921年10月27日)病逝。譯著輯有《侯官嚴氏叢刊》、《嚴譯名著叢刊》,論文有《論世變之亟》、《原強》、《救亡決論》等。

嚴復翻譯《天演論》的手稿

  主要政治思想 嚴復的政治思想要點有:

  ① 宣傳西方的進化論,主張變法圖強。在論文《原強》和譯作《天演論》中,他介紹瞭西方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敗的進化論。他以進化論為根據,結合中國的實際,指出中國已經危機重重,因為侵略中國的西方國傢,在哪一方面都比中國強,按照優勝劣敗的規律,中國快要滅亡瞭!但隻要人們努力奮鬥,完全可以與天爭勝而終勝天;隻要變法圖強,國傢就可以永存,種族就不會被淘汰,中國仍然可以得救。他認為處在世界劇變的形勢下,變法維新勢在必行。他批評瞭“好古而忽今”的守舊觀點,認為“中法之必變,變之而必強”(《救亡決論》),變則強,不變則亡。

  ② 宣傳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主張君主立憲。嚴復認為西方的制度“上下之勢不相懸隔”,君主和人民都有權。指出西方制度的特點是“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原強》)。他根據西方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說,認為人們的自由權利是天賦的,任何人不得侵犯;要講自由,不可不講平等,有平等才有自由之權;有瞭自由之權才能實現民主。他認為百姓立君主,是要君主為民辦事,民眾才是真正的主人,國傢是民眾的公產。而中國卻是君貴民輕,君有權而民無權。中國要由弱變強,必須實行君主立憲制度。要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必須“鼓民力”(保護和增強民眾體力)、“開民智”(廢科舉,辦學堂,以開發民智)、“新民德”(養成新的社會風氣,培養新的社會道德)、興教育,使得人人能夠自主自立。這樣才能實行西方的君主立憲制度。他反對在中國立即實行君主立憲,認為不能“期之以驟”。

  ③ 提倡西方資產階級新文化,反對中國封建主義舊文化。嚴復大力宣傳、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的新思想和新文化,抨擊中國封建主義舊思想和舊文化。他指責三綱五常、孔孟之道是僵死的教條,認為宋明理學是無實的,漢學考據以及辭章之學是無用的,八股文“錮智慧,壞心術,滋遊手”(《救亡決論》),必須廢止。反對“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斥之為非牛非馬的怪物,指出:“牛有牛之體,有牛之用;馬有馬之體,有馬之用”,“未聞有牛之體,有馬之用”(《與外交報主人論教育書》)。他認為西學“先物理而後文詞,重達用而薄藻飾”(《原強》),而中學卻“繁於西學而無用,過於西學而無實”(《救亡決論》)。具體指出西學和中學的8大區別:西人力今而勝古,中國好古而忽今;西人首明平等,中國最重三綱;西人隆民,中國尊主;西人尚賢,中國親親;西人重譏評,中國多忌諱;西人恃人力,中國委天數;西人樂簡易,中國尚節文;西人喜娛樂,中國追淳樸(《論世變之亟》)。通過比較,他認為西學優於中學。

  影響 嚴復的變法維新主張並不激進,但他所介紹並宣傳的西方進化論卻為變法維新提供瞭理論武器。他把一批西方近代先進的思想文化成果介紹給國人,在當時起到瞭震聾發聵的作用。然而,他的思想在戊戌變法之後日趨保守,由提倡新學而逐步變成舊學的維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