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國末期思想傢荀況的著作。荀況著述豐富,在漢代抄錄流傳的有300多篇,名《孫卿書》,但其中大多數重複,經劉向校讎,定為32篇,名為《孫卿新書》。後由唐代楊倞為之訂正註解,改名《荀卿子》,簡稱《荀子》。《荀子》中的篇章基本上是荀況本人的著作,其中《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堯問》諸篇系荀況弟子的記述。《荀子》內容駁雜,包括天地古今,政治、經濟、哲學、軍事、教育、道德、文藝等方面,具有百科全書的性質。

  《王制》是荀況政治理想的代表作,《富國》、《強國》論述隆禮至法,尚賢任能、富民、惠民的政治主張;《王霸》、《君道》、《臣道》討論國傢的功能,君主的地位,大臣的準則;《禮論》詳細論述瞭禮的起源,禮義的原則和作用;《成相》以通俗文藝的形式概要闡述荀況的政治理想和主張。荀況弟子記述的幾篇論文也大多是有關政治道德的內容。荀況的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集中體現在《天論》、《非相》諸篇中;《解蔽》、《正名》中有比較豐富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的資料;《非十二子》總結春秋戰國時代各傢學說之長短得失,提出自己的觀點;倫理道德思想主要在《性惡》、《勸學》、《修身》、《禮論》、《樂論》諸篇中。

  《荀子》顯示出博大的雜傢形象。漢代以後,《荀子》一直不被重視,到瞭唐代,楊倞才第一個為《荀子》作註。宋明理學傢大都揚孟抑荀,註者不多。清代有一批學人為《荀子》作註,其中王先謙《荀子集解》是一部有關《荀子》訓詁考訂和註釋較為完備的著作。今人梁啟雄撰有《荀子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