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書。謂其書系神仙之口授,即真人誥命之意,故名。傳為晉楊羲記錄,傳之許謐、許翽,陶弘景纂集、敘次,並略事註解。全書分7篇,《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皆著錄10卷;收入《正統道藏》者為20卷。計《運題象》4卷、《甄命授》4卷、《協昌期》2卷、《稽神樞》4卷、《闡幽微》2卷、《握真輔》2卷、《翼真檢》2卷。其中自《運題象》至《闡幽微》共16卷,傳為“真人”所誥,餘4卷系陶弘景所述。全書文體雜陳,或詩歌,或問答,或諭戒,但皆言仙真授受真訣事項,兼及藥藥物、導引、按摩等修煉方術和道教名山。

  《真誥敘錄》述“上清經”之源出與傳授甚詳。道教傳說,東晉興寧三年(365)魏華存與眾仙下降,授楊羲以上清經及諸真傳記、修行雜事等。楊用隸書寫出,傳與許謐、許翽,再傳許黃民;後王靈期得其鈔本,改削增飾,公之於世,遂得流佈。又稱上清經中以《大洞真經》最為精妙,故稱《上清大洞真經》,置之卷首,《真誥》尊其為“仙道之至經”。謂讀之萬遍,不須金丹之道,便可成仙。《真誥》以《道德經》為本,認為道生元氣,元氣生太極,太極生天地,且又援佛入道。《甄命授》中仙真教戒與佛經有關內容亟相類似。《協昌期》、《闡幽微》又有酆都鬼神、宮府,陰司氏族之紀事,及人死後進入六天宮受事等,以此將佛教地獄托生之說引入道教;另又將《妙法蓮華經》與《上清大洞真經》並列,文中還有尊佛、贊佛、崇佛之字句。

  有關修持攝養之事,《真誥》首論眼、耳、鼻、發、齒與顏面之保健,旁及行氣、服食、房中術等。認為人之耳目是“尋真之梯級”,“綜靈之門戶”,“人之將老,鮮不先始於耳目”。是以明目聰耳之術特多。對道教名山之記述,以句曲名山(茅山)最詳,兼及良常、罡山、雷平、四平、方隅諸山。旨在描繪洞天神宮乃“養真”、“存神”之境;記述洞仙幽館,乃神授仙經“聖地”;而山林清澗又可立“靜舍”,合丹修道。故對在名山中學道煉形,得道升仙者的傳說,亦多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