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傷寒學醫傢。即喻昌。字嘉言。生於江西新建,卒於江蘇常熟。與張璐、吳謙一起被譽為清初三大名醫。喻嘉言幼年聰敏,先攻舉子業,中年曾以副榜貢生入京就讀。後因不得志歸裏,剃度為僧。不久又還俗業醫,並周遊各地,足跡遍及贛、浙、蘇、皖,後定居常熟直至去世。

  在學術領域裏,喻氏敢於修訂古典著作中的不足,如提出秋氣應燥而非《內經》的“秋傷於濕”,並自擬“清燥救肺湯”以療燥證,這一見解為後世所贊同,其湯方至今仍為常用方劑。他認為《《傷寒論》經王叔和、成無己等人修整後,已有錯簡及失誤,故而重新為之厘定。認為《傷寒論》全書應以太陽經為綱,而該經又應以風防衛、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衛為綱的“三綱鼎立”說。此說雖影響不大,但它開創瞭《傷寒論》研究的爭鳴局面,對明清溫病學派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他還建議臨證時要“先議病,後用藥”,並制定詳細的“議病式”,至今仍是中醫常用的病歷標準格式。他還借用佛學中的戒律設置,提出臨證時每一種病證的“法”(治法)和“律”(禁忌),著成《醫門法律》(1658)等書。其著作還有《寓意草》(1643)、《尚論篇》(全名《尚論張仲景傷寒論三百九十七法》,1648)。他的門徒較有名的有徐彬、程林等。他所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診療方法如“逆流挽舟法”治療痢疾等,至今仍有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