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擒拿操作治療喉部某些疾患的推拿方法。又稱喉科擒拿法。用以緩解咽喉腫塞、疼痛,能夠即時進食。

  唐代《千金要方》中有提頭髮寬喉的方法。隋代《諸病源候論》中記載瞭數種治療喉痹的推拿手法。但由於本法長期以來隻在少數喉科醫生中私相傳授或秘而不傳,因此後世中醫著作中往往缺此內容。1949年後,整理發掘瞭這一行將失傳的醫術。

  常用的操作方法有單側擒拿法和雙側擒拿法兩種。①單側擒拿法。病人正坐,手向向側平舉,拇指向上,小指在下。術者立於病人側面。用食、中、無名指緊按患者魚際背部(相當合谷穴處),小指扣住腕部,拇指與病人拇指羅紋相對,並用力向前壓緊,另手拇指按住患者鎖骨上緣肩關節處(相當於肩髃穴處),食、中、無名指緊按腋窩處,並用力向外拉開。此時,患者咽喉疼痛明顯減輕,能夠吞咽,可囑第三者將湯藥或半流質等緩緩灌下。此法可連續使用(圖1)。②雙側擒拿法。患者坐在沒有靠背的凳上,醫者站於一側,先用雙手拇指或單手拇指和食指推、揉頸部兩側,自頰車穴向下推至天突穴,往返10分鐘左右;再轉至病人背後揉拿風府、風池、天柱等穴,由上而下至大椎、肩井;然後兩手分別自病人腋下插入,伸向胸前,以食、中、無名指按住鎖骨上緣,肘臂壓住患者脅肋,前胸緊貼於患者的背部,然後兩手用力向左右兩側拉開,兩肘臂和胸部把患者脅肋及背部壓緊(圖2),同時用力使患者咽喉部放松,便於吞咽。助手即將藥物或流質等喂給患者吞服。施行擒拿術時要註意患者全身情況,施術者用力須得宜,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圖1 喉科單側擒拿手法

圖2 喉科雙側擒拿手法

  寬喉法有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緩解咽喉腫塞,減輕咽喉疼痛的作用,適用於急性咽喉疾病之腫脹壅塞及疼痛劇烈,滴水難入者。施行此法不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解決喉痛患者的服藥或進食困難。

  

參考書目

 王德鑒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19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