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常見癥狀,也可見於全身疾病,陰道出血可來自女性生殖道任何部位,如外陰、陰道、子宮頸、子宮內膜甚至輸卵管,但大部分出血來自子宮。一般所謂陰道出血不包括正常月經,可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不規則出血或月經紊亂、停經後不規則出血、性交後出血、血性白帶或經間出血等。流血量多者可發生休克危及生命,量雖不多也有惡性腫瘤的可能。因此必須重視這一癥狀,找出原因,才能正確治療;否則盲目對癥治療,易延誤病情引起不良後果。常見的陰道出血原因有以下各方面:

  炎癥 一般炎癥性出血量不太多,常伴有異常白帶增多的情況,作婦科檢查時多能發現有炎癥及出血的部位。外陰炎癥、潰瘍以及尿道口肉阜均可有少量出血。陰道炎癥常見有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及老年性陰道炎。前兩者均有其白帶異常的特征,而老年性陰道炎常表現為絕經後出血。檢查時應註意出血系來自陰道粘膜表面還是其他部位,在前者陰道粘膜常充血或有出血點,宮頸口並無出血,而且陰道細胞學檢查應無癌細胞。宮頸炎可有接觸性出血,尤其有宮頸息肉等時;宮頸潰瘍除考慮有宮頸癌的可能性外,不要忽略結核性或梅毒性病變;子宮內膜炎常發生在流產或足月產後,有血性白帶增多;盆腔炎癥偶而也合並有不規則出血或月經過多的情況。

  與妊娠有關的出血 病史中常有停經後出血的情況,生育年齡婦女要註意經血中有無異常組織,鑒別是否脫落的內膜碎片、蛻膜,或有無水泡樣物,若患者能帶來混在血中的“肉樣物”,則應將其浸於生理鹽水中仔細觀察,有絨毛樣物時,可明確為流產;有三角形整個脫落的蛻膜又合並腹痛時,要考慮有無宮外孕的可能,有水泡狀物則應考慮葡萄胎。用孕激素類藥物較長時間或量大時,子宮內膜也可有蛻膜樣變,在送病理檢查時應註意用藥情況。45歲以上婦女則要鑒別是否為絕經後又出血的問題。

  腫瘤 生殖器官良性與惡性腫瘤均可引起不規則陰道出血。粘膜下子宮肌瘤常有不規則出血,肌壁間肌瘤則導致月經過多。陰道宮頸及子宮體的各種惡性腫瘤均可有少量出血,或表現為絕經後出血。婦科檢查時各自均有其特點,應利用各種特殊檢查,仔細加以鑒別。患卵巢顆粒細胞瘤時因分泌雌激素過多常有不規則陰道出血或月經過多,也可能表現為絕經後出血,婦科檢查發現附件有實性腫物時要註意鑒別。

  創傷 外傷引起出血時,應仔細檢查外陰有無出血部位。性交後出血者,首先考慮子宮頸癌,但這也見於子宮頸炎、老年性陰道炎。有些絕經後的婦女,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陰道粘膜變得脆弱,很易損傷出血。新婚性交後出血,多系處女膜破裂,個別為陰道發育不良。

  內分泌失調 一般要先排除器質性病變。新生女嬰出生數日後陰道少量出血,是因為來自母體的雌激素驟然降低,發生子宮內膜撤退性出血,一般能自行停止。有陰道出血的生育年齡婦女,首先排除是否有用避孕藥不當的歷史,仔細鑒別生殖器官有無其他病變,可作有關的內分泌檢查,如陰道細胞學塗片或子宮內膜的病理檢查。絕經期出血除有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外,也有一部分是由於內分泌紊亂,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雖減少,但腎上腺可代替分泌;有時也可因外源性用藥所致。

  與避孕有關的陰道出血 口服避孕藥不規律,宮內避孕環移位等,均可引起不規則出血,詢問病史時都不能忽略。

  全身性疾病 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瘢或肝硬變、腎炎等均可引起月經過多或子宮出血。

  總之,對陰道出血作診斷時應詳細瞭解病史,仔細作全身及婦科檢查和必要的化驗,按照可能的病因逐步分析進行鑒別。若可疑子宮內膜癌應進行分段診斷性刮宮,可疑宮頸癌應作宮頸活體組織檢查,可疑與妊娠有關時作妊娠試驗等。切忌未作任何檢查即下結論為功能性子宮出血。

陰道出血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