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客觀環境的認識和對自身的認識方面的障礙。在臨床上常見,也是危重的癥候。必須及時診斷及治療。意識的概念,在哲學、心理學、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中均不相同。本文所討論的意識是醫學的概念,意識是精神活動的首要或先決條件,指人的清醒程度和對自身及環境的認識及理解的完整程度。意識的內容包括:思維、知覺、記憶、註意力、智慧活動以及情緒。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任何類型的病變,使清醒狀態或意識內容受到損害,就產生意識障礙。意識有一定的清晰度、範圍和內容。意識障礙可表現在這幾幾個方面。意識障礙可見於各種器質性疾病(包括神經病)及精神疾患。廣義的意識障礙包括環境意識障礙和自我意識障礙。自我意識障礙另有專條,本文僅討論環境意識障礙。中樞神經系統局部功能喪失或廣泛的慢性損害,可僅引起意識內容的縮小,兩側大腦廣泛的急性病變或丘腦、中腦受損,可造成昏迷等清醒程度的障礙。

  意識障礙的解剖基礎 意識與中樞神經多個部位的活動有關(見圖)。

  ①大腦皮質。大腦皮質處於中等水平的興奮狀態時,才能對外界或內臟的刺激產生適當的反應,保持適度的清醒狀態。臨床事實說明:優勢半球,右利手的左側半球與意識的關系更為密切。因左側半球病變較右側半球病變更易出現意識障礙。

  ②邊緣系統。包括額葉下面及側腦室周圍的腦回以及半球深部的一些神經核(如杏仁核、丘腦前核、丘腦背內側核等)。其功能與智能、記憶、情緒以及帶有情緒色彩的行為有關,並可調節身體運動,自主神經和內分泌功能。因此邊緣系統病變時意識內容受到損害。

  ③特異性上行投射系統,即經典的感覺傳導通路的總稱。包括傳導深感覺的內側丘系、傳導聽覺的外側丘系、傳導四肢軀幹淺感覺的脊髓丘系、傳導面部感覺的三叉丘系及傳導視覺、內臟感覺的傳導束。這些傳導束在腦幹中有特定的分佈。傳導外界的各種刺激、自身狀態的信息以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這些感覺沖動均到達丘腦外側核或膝狀體核,並在此換神經元,再投射到相應大腦皮質。如軀體感覺傳至頂葉中央後回,視覺至枕葉皮質,聽覺至顳葉皮質。這些感覺沖動對維持覺醒狀態起一定作用。動物的特異性上行投射系統被切斷,便不能保持清醒狀態。但單個傳導束對意識水平的影響不大。

  ④非特異性上行投射系統,並不傳導任何具體的感覺,但通過其傳導的沖動可以維持大腦皮質的興奮狀態或抑制狀態。這些沖動均起源於丘腦及腦幹的網狀結構。網狀結構位於腦幹深部,靠近中線,在顯微鏡下可見大小不等的神經元散佈在復雜的纖維網中,故名。又包括兩部分。上行網狀激活系統起於橋腦上2/3及中腦網狀結構以及丘腦腹側前核、內髓板核等。接受身體內外的各種傳入沖動,並投射到大腦皮質,維持皮質興奮狀態,保持覺醒。破壞動物的中腦網狀結構,保留特異性上行投射系統,將產生嚴重的意識障礙。此時任何刺激均不能將其喚醒。上行網狀抑制系統,起於橋腦下部及延髓網狀結構及尾狀核。投射於皮質的沖動對大腦皮質有抑制作用。這種主動的抑制作用可以防止細胞過度興奮。

  意識障礙的生理基礎 清醒狀態的保持,必須依賴上述投射系統的正常傳導功能。神經元間的傳遞亦有重要意義,這種傳遞為突觸傳遞。兩個神經元間沒有直接的聯系,而由神經元的細胞膜隔開。一個神經元的軸突與下一個神經元的接觸部位叫突觸。突觸有兩類,大部分為化學突觸,少數為電突觸,化學突觸間的傳遞依靠稱為遞質的化學物質。中樞神經遞質有兩類:興奮性遞質如乙酰膽堿,兒茶酚胺等;抑制性遞質如5-羥色胺、γ-氨基丁酸等。這兩類遞質的平衡為保證正常意識的基礎。影響遞質傳遞的因素,都造成神經元間的傳導障礙,產生意識障礙。有兩類情況。第一類以能量代謝障礙為主。神經沖動的傳導需要能量。低血糖、腦循環障礙、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各種內外因素中毒、以及維生素缺乏均有能量代謝障礙,因此可造成意識障礙。第二類以神經元的膜通透性障礙為主。膜的通透性是膜電位的基礎,通透性障礙使膜電位異常,影響正常傳導。水及電解質平衡紊亂、酸堿平衡失調、腦水腫、癲癇發作均引起膜通透性異常,降低膜的興奮性及突觸的傳遞功能,產生意識障礙。

  維持意識清醒必須具備下列兩個條件:第一,有充分的氧及代謝物質的供應;第二,中樞神經遞質濃度正常。神經元膜的興奮性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通透性、膜內外離子濃度及維持此濃度所需要的能量供應。鉀、鈉離子能促進神經的興奮和傳導;鈣及鎂離子則起抑制作用。

  意識障礙的分類 意識障礙有很多分類方法。可按意識的清晰度、范圍及內容分類。

  以意識清晰度降低為主的意識障礙 正常時意識清晰,呈覺醒狀態。對痛、觸、聽、視等刺激或言語均能靈敏地作出應答。意識清晰度的降低又有不同的程度。

  ①嗜睡,意識清晰度稍降低,各種生理反應均遲鈍。

  ②意識混濁,意識清晰度更低,呼叫推動以及痛刺激可以將其喚醒,醒後可進行一些簡短的交談或進行一些簡單的動作,但刺激一停止旋即入睡。喚醒後意識可清醒,亦可以表現為精神錯亂。刺激停止後又陷入半睡狀態。表情呆板,反應遲鈍。思維緩慢,註意、記憶、理解困難、吞咽、角膜、對光反射存在。並有舔唇、伸舌、吸吮等原始動作。

  ③昏睡,僅輕重的痛刺激才能喚醒。隻能作一些不明確的回答或僅有防禦性反應。外界刺激消失立即陷入昏睡,深反射亢進,有震顫及不自主運動。角膜、睫毛反射減弱,對光反射存在。

  ④暈厥,為一過性意識障礙。持續時間常在1分鐘以內,亦可達2~3分鐘。暈厥是多種病因所致的綜合征。發作前1~2分鐘可以有前驅癥狀:頭昏、全身不適、視力模糊、面色蒼白、冷汗、肢端冷厥無力。隨後突然意識喪失,四肢肌張力低下,跌倒。極少數病人出現肢體痙攣、瞳孔散大、流涎或尿失禁。1~2分鐘後清醒。清醒後可有一短時間意識模糊、惡心,有便意,甚至大小便失禁。常見的類型有:血管功能障礙性暈厥、心源性暈厥和腦源性暈厥。前者最常見,占60%。通過迷走神經反射使心輸出量減少,使大腦廣泛性缺血,導致一過性意識障礙。包括血管抑制性暈厥(又稱單純性暈厥,多見於體弱女性)、直立性暈厥(多見於長久站立、嚴重失水及丟失鹽類、失血後或應用某些藥物使血壓降低時)、頸動脈竇過敏性暈厥、排尿性暈厥及咳嗽性暈厥等。心源性暈厥,因嚴重心功能不全,搏出量減少所致。見於亞當斯-斯托克斯二氏綜合征、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腦源性暈厥。因顱內血管性病變造成大腦缺血所致,如一過性腦供血不全。其他如低血糖、缺氧、過度換氣、嚴重貧血均可能是暈厥的原因。

  ⑤昏迷,意識清晰度極度降低,對外界刺激無反應,為病情危重的信號。70%由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如腦出血、腦炎、腦膿腫、顱腦創傷、腦腫瘤)引起,亦見於其他全身性疾病,如嚴重急性感染、內分泌及代謝障礙、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外源性中毒、中暑、高原病等。昏迷可按程度分為淺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及過度昏迷(即腦死亡)。又有幾個特殊類型:醒狀昏迷、無動性緘默癥、閉鎖綜合征。

  以意識內容改變為主的意識障礙 可見於傳染病、中毒、精神疾患、癲癇等。

  ①精神錯亂,對周圍環境有輕度接觸障礙,認識自身的能力減退。記憶、思維、理解和判斷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言語不連貫並有錯誤。定向力(包括對人物、地點、時間的定向力)減退。意識恢復後對疾病中的情況完全不能記憶。見於病程持久的傳染病、中毒及軀體疾病。

  ②譫妄狀態,意識清晰度降低。除精神錯亂的癥狀外,尚有明顯的錯覺、幻覺(以幻視為多見,且形象生動逼真)及妄想,並因此表現興奮、恐懼、逃跑或攻擊、沖動行為。言語可以增多,喃喃自語,但不連貫而且難以理解。對環境定向力喪失。癥狀於夜間加重。持續數小時到數日。意識恢復後,對病中經過可有部分記憶,見於伴有高熱的感染、中毒、腦創傷、癲癇、老年性癡呆等。震顫性譫妄見於酒精中毒。

  ③夢樣狀態,意識清晰度降低,並有如在夢境般的體驗。見於感染中毒性精神病及癲癇。

  以意識范圍改變為主的意識障礙 稱為意識朦朧狀態。此時意識清晰度降低,意識范圍縮小或狹窄,患者能感知一定范圍內的刺激,並對之作出相應的反應。但對該范圍以外的事物有感知及判斷的困難,且有定向障礙,意識朦朧狀態的發生和終止均突然,持續數分鐘至數日,意識恢復後常伴完全性遺忘。意識朦朧狀態多見於癲癇性精神障礙、癔病、反應性精神病以及顱腦創傷、感染、中毒等。

  逍遙自動癥是一類特殊的意識朦朧狀態,患者可完成無目的性、無意義,與處境不相適應的動作。常見的有下述兩種類型。睡行癥,又稱夢遊癥,患者忽然從睡眠中起床走動,數分鐘至十餘分鐘後又上床安睡。可見於癲癇、癔病、兒童神經癥。神遊癥,多於白天或晨起後發作,患者無目的地外出漫遊或到外地旅行,途中醒來不知身在何地。見於癲癇、癔病、反應性精神病、顱腦外傷伴發精神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