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佈爾氏雅爾氏鞭毛蟲(Giardia lamblia)寄生於人體小腸引起的疾病。為紀念本蟲的研究者A.雅爾和W.D.藍佈爾而命名。舊譯藍氏賈第鞭毛蟲病。主要表現腹痛、腹瀉和吸收不良等癥狀。在兒童可影響營養吸收和發育。世界各地均有發病,是造成旅遊者腹瀉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前蘇聯曾多次發生暴發流行,英國、法國、日本、巴西、西非等國傢和地區都有較高的感染率,中國也有發生,兒童發病率較成人高。

  藍佈爾氏雅爾氏蟲屬屬肉足鞭毛門,鞭毛亞門,動鞭毛綱,雙滴蟲目,八鞭毛科。生活史包括滋養體和包囊兩期。人食入被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後,蟲體在十二指腸內脫囊而出形成滋養體。滋養體長9~21μm,寬5~15μm,厚2~4μm,形如切開的半個梨,故又稱梨形鞭毛蟲;蟲體前圓後尖,有前、側、腹、尾四對鞭毛;體中央有一對軸柱;前方兩側各有卵圓形的細胞核一個;蟲體背面凸起,腹面凹陷形成吸盤,吸附在腸壁粘膜上,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腸和空腸粘膜的腺窩內。通過體表攝取營養,以腸粘液分泌物為食。蟲體藉鞭毛擺動而運動。以縱二分裂法繁殖。腸道環境不利於滋養體生存時,滋養體在小腸下段或大腸內形成橢圓形的包囊,長8~12μm ,寬7~10μm,有2~4個核,囊壁內的蟲體除鞭毛消失外,其他結構與滋養體同。包囊隨寄主糞便排出體外。包囊抵抗力強,在糞便中能存活10天以上,在自來水中存活數天,在幹燥環境和50℃以上時很快死亡。病人或帶囊者是主要傳染源,犬和海貍作為貯存寄主。蟑螂和蠅能攜帶包囊,也可傳播本病。

  本病癥狀輕重與蟲株毒力和人體狀況有關,當受染者胃酸缺乏和全身性免疫球蛋白低下時易發病。腸道微生物的分佈也影響滋養體的生存。滋養體對腸粘膜的機械性刺激導致腸功能紊亂,腸粘膜充血、水腫,腸道分泌物增多和粘膜微絨毛萎縮等病變,影響營養的吸收,引起吸收不良綜合征。根據發病緩急和病程長短本病分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潛伏期約8~15天。急性癥狀類似急性腸炎,表現腹瀉,排惡臭的水樣便,並有痙攣性腹痛、腹脹、惡心等,病程3~4天。急性患者未及時治療則可發展為亞急性或慢性,表現為間歇性稀便、食欲不振等。慢性者最多見,反復發作,長期不愈,嚴重時出現吸收不良、脂肪瀉、衰弱和明顯體重減輕,在幼兒可出現營養不良和發育障礙。此外,尚有失眠、頭痛、乏力、眩暈、出汗等癥狀。蟲體偶可寄生於膽道,引起膽囊炎或膽管炎,表現右上腹部疼痛、發熱、肝臟腫大及代謝障礙等。

  在糞便中查到滋養體或包囊即可確診。臨床疑有本病而糞便中未查到蟲體時可進行十二指腸引流、小腸粘膜活體組織檢查或腸試驗(吞咽末端帶膠囊的尼龍絲,進至空腸後取出,取絲上液體檢查,其結果與十二指腸引流相似)。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或對流免疫電泳檢測糞便中蟲體的抗原,對早期診斷有一定價值。血清 ELISA和間接熒光抗體試驗對診斷和流行學調查有意義。

  常用的治療藥物有甲硝噠唑、巴龍黴素和呋喃唑酮,後者對兒童療效較好。搞好環境、飲食和個人衛生,加強水源和糞便管理有預防作用。